《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小说片段。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其意图就是让学生深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杨老师的说稿聚焦单元专题,精心安排教学流程,彰显了此类课文的教学特色。
一、紧扣专题,目标定位准确杨老师的说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以单元专题为背景,结合文本特点,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为: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习运用;进一步激发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并把领悟作家抓住生动、有趣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的定位是准确和贴切的,体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变。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依托,习得并运用名家大师们刻画人物的方法才是课堂最终的目标和追求。
二、化繁为简,重点鲜明突出杨老师的说课,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简洁流畅,思路清晰,没有繁琐的分析和反复的问答。课文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腻传神,作者先后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但杨老师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潜心会文,感受片段用北方话叙述事情的语言特色,并抓住这一过程中“巧招”二字,做为课眼,进行归纳和梳理,挖掘出摔跤的四个经典动作:站、蹦、扳、钩,来理解内容,活化人物形象。整个摔跤过程的学习,紧紧围绕“巧招”,设计了四个精彩较量的回合,以每一回合中的关键动词为抓手,通过图文对照、动作对比、以疑促读,来带动篇章,再现情景。让学生读中感悟,悟中读文,进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
三、迁移运用,注重读写结合本组教材以人物描写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组元格局。说课中,杨老师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注意整合和提升,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联系,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分析完小嘎子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精妙的表达手法后,杨老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小结写作特点,播放第二次摔跤比赛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笔的兴趣,并让学生细细品味印象深刻的动作,展开想象,写下心目中第二次摔跤比赛的场面。简单的一个小练笔,达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当然,这节说课,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在对小嘎子动作的刻画之中,还夹杂着简短的语言描写和不太明显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应适当给予眷顾,如果忽略,可能会让学生感觉全文似乎只有单一的动作描写,这显然是不够的。另外,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头脑里浮现摔跤情景的环节中,除了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还可以采取边读边加上动作这样直观、亲身体验的方法,有助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本节说课杨老师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始终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以语言的习得为中心,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扎扎实实、原生态的语文课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