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泉映月》录制之前,因为阿炳的技艺高超,他的名声逐渐大了起来。
在抗战时期,他曾于老家避难,期间参演了电影并制作曲目《听松》,歌颂抗战的爱国主义。
后来重返无锡,他在茶馆街头吹拉弹唱,他可拟哭,拟笑,拟言语,鸡鸭鸣叫皆可拟,演奏姿态也是千奇百怪,他沉溺于音乐的样子十分引人注目。
民国时他一度遭到驱逐,直到无锡解放,新中国成立,阿炳和他的作品重获新生。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来人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及其他曲子。
后来针对《二泉映月》此曲的名字还有个故事。
阿炳创造此曲本身是无名的,只是说经常在惠山泉亭上拉,所以取名二泉,再仿《三潭印月》,取映山河之“映”,叫《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无锡的照片。
无锡二泉池设有漪澜堂、二泉亭,农历每月望日左右,月水相依,良辰美景。
最后的阿炳在《二泉映月》录制前,阿炳已经卧病在床,日日呕血。
他死在录制乐曲那年的冬天,因病去世,不治身亡,1950年夏天的演奏,竟然一下成为了他的绝唱。
阿炳一生命途多舛,命运和人为的孽障都给他带来了严重的苦难。可是他音乐的成就的确令人瞩目,幸好一百年后的我们还有机会欣赏到这样的灵魂一般的作品。
不管是父母还是妻子,都没有在阿炳人生中存留太长的时间,他更多的时候像人生的独奏者,尤其是在双目失明后,世界里只剩下自己。
人器合一的境界极其珍贵,一曲《二泉映月》,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