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我们详细梳理了曹操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迎奉天子”决策过程,其中谋士的智慧、曹操的英明,都不能算作主要因素,核心的推动力,反而来自外部,各种机缘巧合促成了这个结果。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入洛阳和迁都许县的过程,费了不少功夫,有些是明面上的,有些是暗处着手的。
曹操是以“贡献”的名义进入的洛阳,也就是说,带着兵,运着粮,以送礼的名义来,到地方就“禀公卿以下”,俗点说,就是管饭。
之前的节目里提到过,当时的朝廷主要靠一南一北两个渠道养活,北面是河内张杨的供给,南面是荆州刘表的转输,而张杨北走,杨奉南下,其实都是为了守住各自的补给线,张杨自不必说,杨奉驻军的梁县南面就是荆州南阳郡的要地鲁阳,豫州刺史孙坚曾经的大本营。
这两家最强的军阀占据南北,洛阳城里能够得到粮食自然就是残羹剩饭了,也就难怪《后汉书·献帝纪》中写道:
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闲,或为兵士所*。
百官都饿着,尚书郎是选拔孝廉入尚书台,年满一年才为尚书郎,比喻成今天,就是中央部委主任科员,往上就是在编官员,往下算是普通公务员,潜台词就是,在编的官员还有供应,普通的办事员和家属,就只能自己出去采集自生的庄稼果实求生,有的就饿死在残垣断壁中,有的,则被乱兵所*。
这时,曹操带着粮食让整个朝廷都吃上饭,好似久旱逢甘露,自然什么请求都好答应,而曹操也不客气,直接上奏韩暹和张杨有罪,韩暹害怕被曹操*掉,单骑逃跑,躲到杨奉军中,他兼任的司隶校尉,就被曹操笑纳了,变成了镇东将军、领司隶校尉,而汉献帝又以韩暹、张杨有功,免去一切罪罚,表现出了“知恩图报”的姿态。
可见,这时候汉献帝与曹操还是互相配合的状态。
必须指出的是,汉献帝入住杨安殿的时间是建安元年八月辛丑日,封张杨为大司马、韩暹为大将军在癸卯日,也就是两天后,紧跟着,张杨、杨奉就领兵出洛阳各自屯驻,可见粮食问题的迫切,而建安元年八月辛亥日,也就是八天后,曹操就赶走了韩暹,假节钺、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这个时间差的严丝合缝,更印证了曹操此次行动的惊险以及丁仪及时情报的关键作用,也就难怪曹操自己卸任司隶校尉后,就提拔丁仪担任了司隶校尉,毫无疑问是借以赏功。
在赶走韩暹之后,曹操和汉献帝各自行使了权力,在《献帝纪》中写道:
曹操*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赠沮俊为弘农太守。
这段记载只说明了事件,具体的名单另见袁宏《汉纪》的记录:
诛议郎侯祈、尚书冯硕、侍中台崇,讨有罪也。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种辑、尚书仆射钟繇、尚书郭溥、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刘艾、冯翊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邵、伏德、赵蕤为列侯,赏有功也。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旌死节也。
台崇,也作壶崇,因为繁体里俩字很容易写混,这就解答了之前文章中的问题,袁绍曾经斩*的冀州牧,名叫壶寿,而壶姓与后面沮俊的沮姓,都非常罕见,极有可能是同族之人,而沮俊的同族,自然是袁绍部下的重将沮授。
梳理下这份名单,壶崇和沮俊,极有可能与袁绍的好恶有关,而董承、伏完一个是贵人之父,一个是皇后之父,丁冲紧随其后,甚至超越了参与过诛*董卓、李傕的董承心腹种辑,也越过了参与联合杨奉诛*李傕,且帮助过曹操的钟繇,自然只能是嘉奖他引曹操入局的大功。
其余几位除伏德作为皇后的兄弟一路护驾,事迹清楚,都功劳不详。
那么问题来了,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是不是曹操自此就开始控制朝廷的一切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几个人,写得很清楚是“曹操*”,封侯,自然很多人以为也是曹操的意志,其实不然。
一直到建安二十年九月,汉献帝方才下诏,授予了曹操一项重要权力,即:
天子命公承制封拜诸侯守相。
具体的操作,汉献帝的诏书中说得很清楚,就是:
自今已后,临事所甄,当加宠号者,其便刻印章假授。
翻译一下,承制,就是代表皇帝行使最高权力,封,封的是诸侯爵位,拜,拜的是太守、国相这种二千石高官,天子给予的特权就是,曹操想要任官、封爵,都可以直接刻章任命,当然不是刻章办证,而是汉代制度,前后任太守交替,要带着新官印替换旧印,旧印要销毁,官印就是身份凭证,占了坑,就是正式官职了。
这也就意味着,曹操到建安二十年才有这个特权,二十年前肯定是没有的,就算刻章办证也得汉献帝批准,那么,里面自然有汉献帝夹带的“私货”。
而另一个证据,还是要看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里面虽然提到了曹操的专擅,即:
而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
翻译过来就是,曹操独断专行,威逼天子居所,凌辱同僚大臣,败坏法纪,将天子内朝玩弄于鼓掌之间,专擅朝政,封爵赏功随心所欲,刑罚*戮随口而行,所爱者光大门楣,所恨者夷灭三族。
一个跋扈奸臣的形象跃然纸上,但是,作为一篇曹操已经执政四年后发出的檄文,在对具体的残害大臣的事例上,只举出了前太尉杨彪下狱和议郎赵彦被*,对于建安元年曹操在洛阳城内擅*三位内朝臣子的事情,一点没提,如果说代表的是汉献帝的意志,*死的是和韩暹、杨奉勾连的臣子,也情有可原,可原文说的是“曹操*”,为谁避讳呢?
当然只能是指使者袁绍了,大家一起*事儿,手都脏,自然大哥不说二哥。
由此可见,此时的洛阳朝廷,虽然被曹操的大兵控制,却根本谈不上曹操一手遮天,后台老板袁绍的意志,汉献帝的算计,都压过了曹操的话语权。
那么问题来了,汉献帝真的只是曹操手中的牵线木偶吗?
答案究竟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