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外国人依然很爱大熊猫(图为旅居俄罗斯的如意过生日)
1938年,不满两岁的苏琳夭折;1942年,梅梅也去世了。它们的死因说法不一,不过在解剖之后才发现,苏琳和梅梅都是雄性大熊猫。
从大卫神父带回欧洲的熊猫毛皮标本,到露丝想方设法都要偷偷送回美国的两头大熊猫,都让人看到了大熊猫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因此,许多人前赴后继跑到四川山里,也想要获得一头大熊猫。
但成年大熊猫毕竟是体重能达到100公斤以上、还拥有锋利爪子和一身蛮力的熊科动物,它们对人类非常警惕,想要活捉就不简单,更难的是捉到之后活着把它们运出国。
不过,只要多试验几次,总能找到方法。于是在1936年到1941年间,美国人把9只活着的熊猫偷了回去。另一边的欧洲同样狂热,有个叫做丹吉尔的英国人,被人称作“熊猫王”,从1936—1938年,他收购了9只活的大熊猫,把其中6只带到了英国。
“熊猫王”丹吉尔和他买来的大熊猫(修复后的老照片)
在这些数字背后,是更多没能被活捉、活捉后也没撑下来的大熊猫,就连尸体也不知道被丢到了哪里。
那个年代正是中国近代最艰难的时候,我们无力保护国宝,本就数量不多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在经历了毫无克制的盗猎甚至于屠*之后,在国外名声大振,而在国内却数量锐减到差点灭绝。
国外博物馆里的大熊猫标本
一直到我们撑过了二战之后,政府开始限制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捕猎活动,后来用“熊猫外交”宣传了国家的文化和形象,更是把大熊猫确立为国宝大力保护,到今天我们才能直接要求把丫丫和美香一家尽快接回国。
而那位第一次把活的熊猫带到美国的“熊猫夫人”露丝,或许是苏琳的死让她太过伤心,她这一生没有再来到中国。梅梅死后她写了一本名为《夫人和熊猫》的书,最后用大熊猫赚了一笔稿费,渐渐变得无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