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说过,公与私的矛盾是社会生产的基本矛盾,能否较好地解决好这个基本矛盾往往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基本走向。
我们观察历史中的所谓盛世与乱世,探究所谓的运与劫的发展变化规律都会在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社会百态中发现其中蕴含的基本矛盾发展变化。
我们都知道,即使在历史出现很久之前,早在人类社会初具规模之初,至晚到剩余产品出现之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了。
只不过,由于记载者的主观好恶、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其他我们无法确定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遗迹和记载都能够正确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然而,正如社会中的种种现象那样,再扭曲、主观,充满偏见或误导的历史记载也好过没有,越早的牵强附会或刻意引导越有价值,在历史的矛盾中我们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历史所在,如果没有任何资料,只能凭借想象或当下的逻辑思维来推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几乎接近百分之百,由此,我们就会认识到历史上从来都没有断绝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我们对比中华文明与域外文明的根本差别,就会发现天下为公理念是双方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差异,而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断绝的根源也在于此。
只有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基本的主体意识,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作自己天生的使命和应尽的义务,才有可能将文化传承当作远重于自己生命的稀世珍宝,不计代价地想方设法传递下去。
对比一下那些被轻易灭绝的文明,往往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肩负所谓文明传承的责任放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些天生的或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后天养成天选之子为了争夺最终的名额不惜耗费自己掌握的全部社会资源去搏上一搏,由此形成了诡谲莫测、变化多端的历史乱象,如果我们将这些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搭上自己所有支持者身家性命的所谓领袖当作历史真正的创造者,我们就不会对意料之中的历史终结抱有任何的同情。
由此,我们当然知道,天下为公绝不是对私的扼阻,甚至扼*,恰恰相反,是维护私最有效、最现实,也是最长远的手段和措施,所以,我们才说,公者千秋,私者万代,公与私的矛盾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