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华容道历史上有吗,败走华容道典故的华容道在哪里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09:19:26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关羽在《三国志》里是个勇冠三军的蜀国第一勇将,斩颜良,战襄樊,擒于禁,*庞德,威震华夏,独挡一面,具备勇武的品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人皆有优缺点。而关羽的缺点则是侮慢士大夫,最后身死失荆州,造成蜀汉大业功亏一篑,连刘禅在四十年后都不给他一个正面的谥号,“壮缪”的谥号是非常值 得玩味。“壮”有勇武有力、武而不遂的意思,“缪”则是名与实爽,整体而言就意味着关羽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虽不算好,但也不是什么恶谥,一般般。

但在《三国演义》里,关羽由原来普通人的不完美,经过演义,把关羽的形象一下升华为具备武和义的完美结合,成为毛宗岗的“三绝”之一,即义绝,成为“忠、义、仁、勇、礼、智、信”的化身,凭此入圣受后世敬仰。

兵败华容道历史上有吗,败走华容道典故的华容道在哪里(1)

毛宗岗的三绝,即“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义在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中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大义,是道义、道德、公正、正义,是有原则的,以善、贤为取向的“义”,展现的是一种人类行为的理性规则。关羽的“忠”和“义”用毛宗岗两句话: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来形容可谓是恰如其分。“报主”表现的是“忠”,“酬恩”表现的是“义”。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关羽忠的典故莫过于华容义释曹。即公元208年,曹操惨败于赤壁,在华容道被关羽拦住去路。程昱精准地抓住关羽的人性弱点(原著是这样写: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让曹操用以前旧事来感动关羽。当关羽面对曹操讨饶,想起当日曹操的恩义,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欲发心中不忍,甘冒*头危险,一时心软就私放曹操及众人过华容道。

兵败华容道历史上有吗,败走华容道典故的华容道在哪里(2)

华容道义释曹操的壮举,突出关羽知恩必报,一诺千金,义重如山,仁义天下的高尚品格。原因有三。

即其一,曹操的豪气感染关羽。

曹操虽是一代奸雄,但直来直去,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纵酒狂歌,时而号啕大哭的真性情与关羽有几许相似。再者曹操的孤傲和自赏同样在关羽身上看出一二。华容道上,被逼入绝境的曹操一看领将是关羽便放声大笑,好像关羽不是来取他人头的敌人而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关羽也正是被曹操在这种绝境中竟能放声大笑的豪气和气概所折服,从而不惜冒死放了曹操。

其二,儒家的思想左右关羽。

忠义不仅是儒家的根本思想,也是儒家推崇的伦理道德准则。忠,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当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誓词正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这是忠的体现。而义,就是讲究信义,不忘故主,有恩报效。关羽千里走单骑寻故主刘备就是义,结义的义;即便立下军令状,冒着*头的危险,华容道上义释曹操就是义,恩义的义。赤壁之战时的皇帝仍是汉献帝,并非刘备,就不存在尽忠还是还义。

兵败华容道历史上有吗,败走华容道典故的华容道在哪里(3)

其三,刚愎的性格影响关羽。

刚愎自用是关羽的性格特征之一。刚愎自用的特点就是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关羽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有把握再消灭曹操而未能把控住自己的控制能力,却只考虑以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成就自己的义举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从未考虑过放掉曹操所带来的后果及危害。

义字俨然成为关羽内心深处的准则,放走曹操是恩义;回军营接受惩罚是道义;重承诺不食言是信义。在关羽的一生中,义早已溶入到血肉,密不可分。关羽,一个集忠义、勇武为一身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终生守“义”,以身尽“忠”。华容义释曹操的壮举突出关羽知恩图报,一诺千金,义重如山,仁义天下的品质。这也验证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