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朝的境界,大隐隐于朝原话谁说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10:21:17

隐居有三种境界,即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看破红尘,与世无争,隐居于山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为“小隐”;身处闹市,却内心宁静,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此为“中隐”;在朝为官,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和勾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地生活,此即“大隐”。

大隐隐于朝的境界,大隐隐于朝原话谁说的(1)

在历史上,能够做到小隐的,有很多,比如:微子、介子推等;能够做到中隐的,也不乏其人,比如:范蠡等;而能够做到大隐的则是凤毛麟角,因为大隐隐于朝,不仅需要有比较宽容的环境,还需要有很高的智慧。

西汉时期的东方朔,号称“智圣”,曾隐于汉武帝的朝廷之上,一直被认为是大隐隐于朝的典型。但我以为,东方朔的大隐,与春秋吴国季札的大隐,还是差了一点超然与风骨。

季札,吴太伯十九世孙,吴王寿梦第四子,被封在延陵,史称延陵季子、州来季子。

大隐隐于朝的境界,大隐隐于朝原话谁说的(2)

季札博学多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公元前544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要求欣赏一下周朝廷的音乐,鲁国乐工于是为他演唱各种乐曲,表演各种舞蹈。季札欣赏之后,竟能依据乐舞的风格,说出乐舞的国别出处,并逐一给予十分到位的点评。据史*载,在鲁国乐工表演的各种乐曲和舞蹈中,季札唯一没有加以评论的是一首叫《郐风》的地方乐调。我认为,这并不损害季札文艺评论家的身份,相反,这更说明了季札作为文艺评论家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严谨态度。

季札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曾代表吴国出使鲁、齐、郑、卫、徐、晋等国。

当然,无论是文艺评论家还是外交家,都不足以令季札能做到大隐隐于朝。那么,季札是如何做到大隐隐于朝的呢?

大隐隐于朝的境界,大隐隐于朝原话谁说的(3)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季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曾代表吴国出使鲁、齐、郑、卫、徐、晋等国。

在齐国,季札劝说晏婴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这二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

在郑国,季札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奢纵欺人,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

在卫国,季札非常欣赏蘧瑗、史狗、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人,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

大隐隐于朝的境界,大隐隐于朝原话谁说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