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女主角个性,傲慢与偏见历届女主角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13:06:05

这个时候的简还在自我安慰:

我既不奢望他什么,也不担心什么,更没有什么地方要责备他。

我立刻就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这只怪我自己瞎想,好在并没有损害别人,只是损害了我自己。

幸好,彬格莱在得知真相后,毫不犹豫地来到简的身边,向她求婚。这才成就了一段佳缘。

在简的眼里,天下人都是好人。她温柔体贴,处处为人着想,是书中天使般的存在,也是书中少见的完美女性。她是传统女性的代表,也具有启蒙女性主义的部分特征,意识到婚姻生活中爱的重要性。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将简刻画为一个相对于伊丽莎白“自我”形象的“超我”形象。“超我”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通过抑制本能满足社会要求。

这是奥斯汀借小说展现自己的第三个内心面,以求道德完善

傲慢与偏见女主角个性,傲慢与偏见历届女主角(9)

《傲慢与偏见》剧照

4、从简·奥斯汀的“本我、自我、超我”,透视19世纪的英国女性世界

言为心声,作者奥斯汀以书籍为媒介,将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事物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傲慢与偏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奥斯汀从小生活的环境相似,她们都是只能在狭小的房间里过着单调而重复的生活,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尤其是书中三姐妹的形象,更是奥斯汀本我、自我、超我意识的集中体现。

以丽迪亚为代表的本我意识,是奥斯汀的内心渴求;以简为代表的超我意识,是奥斯汀的完美构想;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自我意识,则是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寻求平衡,也是奥斯汀在当时社会里为自己所能寻找的最佳出路,而奥斯汀与达西的美满婚姻则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婚姻的一种诉求。

与其说《傲慢与偏见》的成功得益于奥斯汀的艺术才能,不如说这是她艺术式的半自传小说和无奈选择,而这一切都要从18、19世纪特殊的英国女性世界说起。

傲慢与偏见女主角个性,傲慢与偏见历届女主角(10)

简·奥斯汀画像

英国文学批评家大卫·莫那翰曾在《简·奥斯汀妇女地位问题》一文中指出:“英国妇女再没有比18世纪那么不受尊重了”。当时的妇女地位极低,处处不受待见,婚姻几乎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而奥斯汀就出生于18世纪70年代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她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

虽然社会现实让她不能踏出门外,但被困于狭窄房间内的奥斯汀,勇敢地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了寻找自我的写作生涯。

她一共创作了6部完整的以婚姻为主要题材的小说,而《傲慢与偏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她久负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专注于婚姻小说描写的奥斯汀却一生未婚。

21岁时,奥斯汀就创作出《傲慢与偏见》的蓝本《初次印象》。当时,她与一位爱尔兰年轻律师勒弗罗伊一见钟情,开始了一段短暂而深刻的恋爱。但双方家庭都希望与富贵之家联姻,两人的恋情也因此被迫结束。

如果将当时的情景带入到《傲慢与偏见》中,似乎也说得通。首先是具有“超我”意识的简,与彬格莱一见钟情,就像奥斯汀与勒弗罗伊的初遇一般。然后是面对阻隔时,具有“本我”意识的丽迪亚选择为爱私奔,只不过现实中的奥斯汀没有这样做。

她构造了一位理想男友达西,与具有“自我”意识的伊丽莎白(与奥斯汀同样是21岁)走进婚姻。这是奥斯汀给伊丽莎白编织的最好结局,也是她为自己,为同时期的女性,所能设想到的最理想的生活。

傲慢与偏见女主角个性,傲慢与偏见历届女主角(11)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姐妹

奥斯汀用自我观察的方法审视整个英国女性世界,将自我分裂成许多局部的自我,并将这种精神冲突分流到书中人物中,比如:分属于“本我”的丽迪亚、“自我”的伊丽莎白和“超我”的简,并借助她们的口吻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她要做的,就是在内心深处深度体验每一个人物形象,观察她们的情感波动与矛盾冲突,从而顺利地实现三重人格的分化,圆19世纪的英国女性一个幸福的梦。

最后借用毛姆先生的一段话来表达《傲慢与偏见》的高明之处:

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