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什么,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19:29:20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概念,但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由于人们理解的角度不同说法也各不相同,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等。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必须把教师视为一个集合体,从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与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一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谈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什么,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是什么(1)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类教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的。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有其悠久的历史,与社会的嬗变一脉相承。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非专门化阶段

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混融在一起,教师并非独立的职业。据古籍记载,原始社会有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败猪”、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表明长者为师、能者为师,这些承担了教师职责的原始部落首领或有生产经验的人,成了最早的“教师”。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之后诞生的。但在学校产生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教师并不是专职的,“教师”尚未从社会的大系统中分离出来,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教师更没有专业教育机构的专门训练。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职业之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一是因为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二是因为社会还没有实行普及教育,教师需求量小,没有大量培养的社会要求。

2.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是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的。教师职业由兼职到独立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独立师范教育的诞生。到了近代,为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并逐步发展大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人数不仅需要大量增加,更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教育工作技能,因而产生了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既为教师职业不断补充新的成员,又为教师职业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创造了条件。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695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于1897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3.专业化阶段

随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普及工作的基本完成,社会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同时,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提升,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令人羡慕的社会职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是一种需要经过严格训练而且尚需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教师的从业者必须具备以上素质。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制订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这一大类。如此,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于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后来相继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12月)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年9月),通过资格认定来体现教师专门职业的要求。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谈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什么,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是什么(2)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及社会地位

(一)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不可取代,教师的劳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承认与尊重。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是社会学中常用的概念,通常是指社会成员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而在社会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社会成员通过一定途径而获得或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权利、资源,以及承担相应的义务,并且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被区别对待和发挥不同的作用。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及从事该职业的要求和人员的素质,并通过该职业所享有的权利、待遇、声望等体现出来。教师是传递和传播文化的专职人员。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前途与命运。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

研究教师的社会地位不仅有利于保障教师的权利,也有利于规范教师的行为和提高教师的素质。一般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整体评价教师的社会地位,可以以这四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而具体评价还涉及各项指标的实际体现及其相应的权重。

1.专业地位

由于专业在社会职业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职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专业地位也就成为衡量职业社会地位的指标之一。从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社会贡献来看,对国内外有关专业人员的特征进行研究的人都一致指出,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一种专业地位。专业地位除了受社会思潮及国家政策的制约外,主要取决于职业的专门化程度和从职人员的专业素质,体现为专业权利、影响能力和奉献精神。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就是拥有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而衡量教师专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是一系列的教师权利义务的保障和落实的程度。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地肯定“教师应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后,各国纷纷趋向于认同教师的专业地位,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2.经济地位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指教师的经济待遇在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相对高度,包括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占有和享用的状况,以及待遇、生活水平、行业吸引力等。它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理论上,经济地位取决于该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辛苦程度和所创造的价值;但在现实中,教师的经济地位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国家及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体现。现代社会虽然重视教育,但不同国家由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教师政策的不同,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教师经济地位,即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工资报酬有高于型、持平型和低于型,我国基本属于低于型。近年来在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师的经济收入在各行业排位中有所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也有所增强。

3.政治地位

教师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的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担负着培养社会新一代的使命,有公共事业的性质,因而很多国家都将教师定为国家公务员。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政治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和扩大,这也为改善教师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提供了一定的保证。教师政治地位的高低与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尽管我国教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被定为国家干部身份,但教师的政治地位长期比较低下。“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和政府赋予教师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广泛提倡尊师重教,调动了教师的政治热情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4.职业声望

职业声望是社会公众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和声誉的综合评价,具体体现在职业形象的优劣、职业吸引力的大小、职业的稳定性和威信等方面。教师的职业声望是其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权利的实现及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职业声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教师的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的高低,教师的工作条件、职业道德和辛劳程度,此外还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及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对社会的贡献是众口皆碑的,职业形象也一直较好。总体上讲,我国教师的职业声望一直是比较高的。但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我国教师的职业声望有下降的迹象,一些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必须引起警觉,教师的职业声望也要靠教师自己去珍惜和维护。

谈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什么,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是什么(3)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任何专业性的劳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认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认识教师职业的起点。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过程具有特殊性,从而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教师职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示范性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身的思想、学识、能力、言行和人格等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去影响劳动对象的。教师职业是以育人为中心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根本指向乃是促进受教育者的精神成人,是以美德启迪美德,以正义培育正义。因此,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和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离开了教师自身人格的基础,教师的教育行为就成了没有真实生命内涵的空洞的形式。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教师职业之所以具有示范性,在于中小学生富于模仿性和向师性。中小学生无论在学识、智力,还是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成熟期,独立性、自我教育能力都较欠缺。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情感,他们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进行的。他们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他们天然的学习榜样。这种模仿在时间上不限于上课,空间上也会超出学校范围。

教师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加里宁曾深刻地指出:教师“教授某一门功课,这是基本工作,但除此之外,学生还处处模仿教师……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细微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细微的事物。”自觉地接受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榜样教育学生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

2.创造性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与难以推测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无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都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劳动;同时,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经常变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长的条件,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所面临的教育现场就是复杂的,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且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教师总会遇到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新情境,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机敏地去处理问题;最后,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富有创造性,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劳动的突出特点之一。

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一定自觉意识、情感和个性的千差万别的人。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尽相同的家庭背景、生活条件、身心素质、个体经验、知识能力、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先天资质,这使得学生个体和群体都变得非常复杂,也使得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异常复杂。教育对象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和教学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有规可循,但无死框框可套。研究人员发现,教师无论是否胜任工作,在每个教室每个工作日的每一个小时都需要做出大约30个与工作有关的重大决定,包括在特定的一天该教什么,如何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教,使用什么形式的评估方法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奖惩措施等,并根据这些决定采取行动。如此看来,教学绝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教学在根本上一门艺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再次,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幽默上。在师生交互作用中,教育情境往往是难以控制的,总会出现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要求教师作出恰当的处理,这就需要教育机智、需要有创造性,单是按规章办事,难以处理偶发事件。

3.复杂性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首先,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性工作,它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并要不断地研究、提高。其次,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既要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既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既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既要给学生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又要因材施教使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所有的任务都要在统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实现,显然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

再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不同,个性各异,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世界,培养一个人无疑是相当复杂的事情。最后,教育力量的多元性影响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虽然以个体劳动为主,但要在学生身上形成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必须善于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各种影响,特别是当前社会信息量大多变,社会环境复杂多样,都需要教师精心观察了解,周密调查研究,根据情况的变化,善于组织利用学生成长的多方面的积极因素,随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在最佳影响中不断进步,这无疑也增加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4.长效性

培养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社会认为受教育是每个人终生的事情,从国家教育立法,确立教育制度,到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都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教育对人的生存需要来说是长期的,教育要达到育人的目的也是长期的。教师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成长过程,而且其影响力更多的表现在其发展潜能的深层结构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者明天就能看到,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效的。“教师的身体可以退出教育过程,精神却永远融入了学生的心灵,滋润着学生的未来生活,他是无法完全从学生那里隐退出去的。学生是教师内在素质的体现者,教师借学生之身巧妙地扩展着自己。在这里,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反映着教师的影子,学生的生命就是教师的生命,学生的成败深切地牵动着教师的心灵。……教师的劳动在学生身上结出果实,学生的活动再现着教师的精神。” 

谈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什么,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是什么(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