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哪三种,我国的三大基本经济制度指的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21:13:20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又分别讨论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集体经营模式和个体经营模式”,这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存在形式;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又讨论了现实的三种基本的所有制形式:即规范的所有制形式一一产权私有制形式和劳权公有制形式,不规范的或过渡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一一产权公有制形式。采用这三种形式,基本上可以具体分析现实的一切所有制的具体形态。

在本文所讨论的,同样是与社会所有制直接相关的权利制度的基本类别:产权制度和劳权制度。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种社会所有制所确立的生产主体及利益要求,即为所有制的内容;与这种主体特点和利益要求相适应的权利制度,即为这种所有制的形式。也就是说,产权制度和劳权制度本身也是所有制关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是所有制的形式。与资本主义所有制或私有制相适应的权利制度就是产权制度一一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或公有制相适应的权利制度就是劳权制度一一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所有制角度看,其基本区别就是劳动者当家做和按劳分配与资产者当家做主和按资分配的区别,这种区别是权利制度的区别为基础的。

什么是产权?所谓产权它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权利--即资产所有权的简称。而所谓资产所有权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谁投资谁所有”的分配权和“谁投资谁经营”的管理权。通俗地说,就是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和按资分配权利。而产权制度就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在现实中,产权制度按照资产者的多少来区分,有资产者个人独资、资产者合伙及股份制等具体制度。个人独资经营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权和分配权直接归资产者个人所有,资产者对资产所有权在个体经营的条件下得到了直接的体现。在股份制条件下,*按照投入企业的股份所占的比例承担企业经营责任,同时享有企业管理权和分配权,资产者对产权的要求通过按资分配得到体现。因此,股份制是比较科学的按资分配制度,也是目前最典型的产权制度。

什么是劳权?所谓劳权它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权利一一即劳动所有权的简称。而所谓劳动所有权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谁劳动谁受益”的分配权和“谁劳动谁经营”的管理权。通俗地说,也就是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权利。而劳权制度就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在现实中,劳权制度按照劳动者的多少来区分,有劳动者个体经营方式和劳动者集体经营方式等具体制度。在劳动者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的生产方式中,企业的生产成果直接归个体所有,其生产经营管理权由属于个人,因而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要求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在劳动者利用公有资产,联合起来进行生产的条件下,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要求,通过按劳分配的方式得到体现,劳动者按照投入企业的劳动量所占企业劳动总量的比例,参与企业产品的分配和管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大面积存在并持续时间达到25年的按劳分配的公有制实践,就是我国人民公社的工分制制度。这是对应于股份制的按劳分配制度,也是较为全面的劳权制度。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所谓的基本经济制度,实际就是体现社会生产主体利益要求的制度。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力作为商品实现的条件下,社会生产的主体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简称为资产所有者或资产者,他们的利益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这种所有权表现为生产过程的管理权和生产成果的分配权。因此,与资产所有者利益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就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由于公有制本身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劳动者必然地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利益要求也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因此,与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相对应,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对于产权制度,我们是相当熟悉的,股份制就是最典型的现代产权制度。对于劳权制度,其实我们也应该是比较了解的,那就是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制度。在我国农村改革过程中,我们都了解生产队和责任制条件下的分配模式,那就是“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这个模式,既是生产队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也是承包户个体经营条件下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这就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模式。

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不是要选择“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的问题,而是要用劳权取代产权的问题。因此,作为一个学者或经济学家,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如何用劳权制度取代产权制度,而不是在产权的误区里左冲右突。

*讲得很明白,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当然要消灭作为剥削者的资产所有者;资产所有者消灭了,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即所谓的产权要求,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考虑产权问题呢?消灭剥削,当然要消灭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即产权要求产生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客观上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在同一种公有制面前,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都相同的,无差别的,因此,所谓的产权或资产所有权,在公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意义。消灭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事实上也就消除了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产权生存的基础都消除了,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在产权问题上纠缠不清呢?

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是劳动者一一在取得政权之前,是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是劳动所有者。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因此,我们常说:社会主义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要实现按劳分配。在经济上让劳动者当家作主,就是要按照“谁劳动谁经营”和“谁劳动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劳动者的管理体制;而实现按劳分配则是按照“谁劳动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分配体制。因此,所谓的社会主义,说到底,就是要用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取代资产者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用按劳分配的制度取代按资分配的制度。因此,当我们在建立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我们应该讨论的是如何建立劳权制度,而不是在产权问题上做文章。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明确地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社会主义既然用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取代了资产者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社会生产的核心问题也就必然由资产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产权的体现转变为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权的体现上来,与此相适应,我们也应该形成与劳动者权利要求相适应的劳权观念,我们也应该建立与劳动者利益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制度一一即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即劳权制度。

什么叫解放思想?

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产权观念中解放出来,形成与社会主义生产主体的利益要求一一劳权要求相适应的权利观念。

什么叫实事求是?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要从生产资料公有制企业不存在资产所有者,只存在劳动所有者;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利益,只存在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的实际出发,建立与公有制企业基本特点相适应的劳权制度一一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现在,社会主义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实践,但是,时至今日,许多人却始终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大门,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进入了产权的误区出不来。这使我想起了《诗棋民谣》里唱的两句歌词:

“毛驴儿拉磨哟,它走不出那个圈,

井里蛤蟆就能看出巴掌大的一块天。”

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要着眼于特点和发展,适应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引起的生产主体的转变、权利要求的转变,从而必然引起的基本制度的转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