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曲线图汇总,微观经济学图形汇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04:59:14

第二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绪 论

(1)两类资源:"非经济资源"和"经济资源"。

1.经济学的起源 (2)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稀缺性和选择: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导致稀缺,进而导致选择。

(4)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2.什么是经济学 (1)初步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

(2)进一步的定义:研究目的是使一定的稀缺资源能获得最大的产品(劳务)满足人类的需要(福利)。

(1)定义: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①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基本单位)。

1.微观经济学 (2)特点 ②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3)基本内容: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

(1)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及相应经济变量总量如何决定及相互关系。

①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

2.宏观经济学 (2)特点 ②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3)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

(1)*总量是由个量所组成的,国民经济活动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基础之上。因而,微观经济学和微观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分析就成为宏观经济学和宏观分析的基础。前者是"见树",后者是"见林"。只有将两者结合研究,才能对整个

森林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 (2)区别:二者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不同(见下表)。

1.萌芽时期:重商主义阶段。

2.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阶段。

3.微观经济学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阶段。

4.现代经济学形成时期: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阶段。

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经济模型;3.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4.均衡分析;5.边际分析;6.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区别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 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 价格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一、什么是经济学

三、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简史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 济 学 原 理 图 解

- 18 -

第二章 供求理论

1.价格对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就是价格决定理论。

2.两种基本的价格理论:(1)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格理论;(2)以供求论为基础的价格理论。

1.需求的含义:消费者在某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的条件:购买*、购买能力。

二、需求理论 3.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价格(P);(2)收入(I);(3)替代商品价格(Ps);(4)互补商品价格(Pc);(5)消费者偏好(T);(6)预期(E);(7)其它(Q)。 (1)含义: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函数。

4.需求函数 i 含义:以价格为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①需求量函数 ii 表达方式:需求表、需求方程式(Qd = a-bP)、需求曲线。 iii 需求量的变动规律:其他因素不变,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2)种类 iv 需求规律:其他条件不变,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i 含义:假定商品价格固定,其他因素(如收入)变动,即以价格以外的因素(如收入 I)为自变量,以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②需求的函数 ii 表达:Qd = f(P).

iii 需求的变动规律:价格不变,因价格以外因素(如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1.供给的含义: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理解该含义关键是把握供给愿望和供给能力(新生产的商品、过去的存货)。

三、供给理论 2.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价格(P);(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a);(3)生产要素的价格(Pj);(4)其它商品价格(Pi);(5)预期(E)。 (1)含义: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供给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3.供给函数 i 含义:以价格为自变量(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①供给量函数 ii 表达方式:供给方程式(Qs = -c dP). (2)种类 iii 供给量的变化规律:其他因素不变,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iv 供给规律:其他条件不变,供给量与其价格呈正方向变动。

i 含义:设商品价格固定,其他因素(如技术)变动,即以价格以外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因变量的函数。

②供给函数 ii 表达方式:Qs = b r · P. iii 供给的变动规律:价格不变,因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1.含义: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

四、均衡价格 2.形成: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3.计算:Qd = a-bP Qs=-c dP 令 Qd = Qs ,得 P* = (a c) / (b d),Q*=a-b(a c) / (b d).

4.供求规律:指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 (1)假定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与需求发生同方向变动。

和均衡数量的变动规律。 (2)假定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则均衡数量与供给发生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发生反方向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化(见右表)。

一、价格概论

供求同时变动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需求↑ 供给↑ 无法确定 ↑

需求↓ 供给↓ 无法确定 ↓

需求↑ 供给↓ ↑ 无法确定

需求↓ 供给↑ ↓ 无法确定

五、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均衡价格理论作为经济学的基石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它可以解释价格变动

的原因、预测价格变化的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分析政府干预市场可能出

现的后果。

第 二 部 分 微 观 经 济 学

- 19 -

第三章 弹性理论

一、什么是弹性理论 1.弹性原意:(物理学上)意指某一物体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

2.经济学的弹性理论 (1)含义: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2)种类: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1.含义:某物品的需求量对其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的反应力。

①含义:某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力。

②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③计算方法:(需求价格弹性符号) i 点弹性公式:Ed = (-dQ / dP)×(P/Q).

ii 弧弹性公式:Ed = (-dQ / dP)×[(P1 P2)/(Q1 Q2)]. ④弹性与斜率:斜率是数学概念,是因变量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二个绝对值)的比值;弹性是经济学概念,是因变量变动百分比与自变量

变动百分比(二个百分比)的比值,因此造成弹性公式后的 P/Q.另外,弹性公式前面是△Q/△P,而斜率应是△P/△Q(按经济学的直角坐标确定),所以它们是互为倒数。

⑤五种典型:Ed>1; Ed<1; Ed = 1; Ed = 0; Ed = 8 . i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必需品 Ed 小、奢侈品 Ed 大。)

⑥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ii 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替代品多、替代程度大、Ed 大;反之则小。) iii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广、Ed 大;反之则小。) 此外,还有时间和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

⑦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①含义: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②弹性系数:Em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③计算公式 i 点弹性公式:Em = (dQ/dI)×(I/Q). ii 弧弹性公式:Em = (dQ/dI)×[(I1 I2)/(Q1 Q2)].

Em >0 正常商品。 ④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值

(1)需求的价格弹性

二、需求弹性

(2)需求的收入弹性

Em<0 劣等品。

需求价格弹性 Ed 价格变动 需求变动 总收益变动

上升 下降更多 下降 │Ed│>1

下降 上升更多 上升

上升 下降较少 上升 │Ed│<1

下降 上升较少 下降

上升 同比例下降 不变 │Ed│=1

下降 同比例上升 不变

2.种类

经 济 学 原 理 图 解

- 20 -

①含义: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②弹性系数:Exy = x 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 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需求的交叉弹性 ③计算公式 i 点弹性公式:Exy = (dQx/dPy)×(Py/Qx).

ii 弧弹性公式:Exy = (△Qx/△Py)×[(Py1 Py2)/(Qx1 Qx2)]. Exy > 0 表示 y 商品与 x 商品有替代关系,为互替品。

④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 Exy < 0 表示 y 商品与 x 商品有互补关系,为互补品。 Exy = 0 表示 x、y 两种商品是独立关系。

1.含义:它是指某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弹性系数:Es =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三、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 3.计算公式 i 点弹性公式:Ed = (dQs/dP)×(P/Q).

ii 弧弹性公式:Ed = (△Qs/△P)×[(P1 P2)/(Q1 Q2)]. 4.类型:Es>1; Es<1; Es = 1; Es = 0; Es = ∞.

(1)生产的难易程度。

5.影响因素 (2)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3)其他:时间的差异、厂商生产能力、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

四、弹性理论的应用:1.易腐商品的售卖;2.价格放开;3.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4.谷贱伤农。

1.含义:它是一种将均衡价格理论与弹性理论结合起来,并引入时间因素,研究商品均衡价格变动规律的理论。

(1)收敛型:Ed>Es. 五、蛛网理论 2.蛛网类型 (2)封闭型:Ed=Es. (3)扩散型:Es>Ed.

3.应用条件:商品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中途不易变动;本期的供给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供给。

第 二 部 分 微 观 经 济 学

- 21 -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消费者指居民户,它可以是个人或一个家庭,是消费的决策单位。

一、什么是消费者行为理论 2.消费者行为即消费者购买物品(劳务)的行为。

3.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的购物目标及实现目标之途径。

1.* (1)含义:指满足具体效用的期望,比如获得可口可乐、汉堡包、皮鞋或到欧洲旅游等期望。

(2)重要性:因为消费者一旦对某种产品有了强烈的购买*,他就会为实现这一愿望而多赚钱(例如,青年人为买汽车而兼职),这就提高了购买能力。或者

他也可以通过消费信贷把未来的购买能力变为今天现实的购买能力。

二、*、需要、效用 2.需要 (1)含义:通常是指对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满足期望,比如人们需要食物、衣着、蔽护所、安全等。

(2)重要性:产生需求的必要条件。

(1)含义:就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3.效用 (2)*、需要、效用的关系:*→需要→效用。

(3)两种效用理论(按效用可否度量分) ①基数效用论:就是用一基数数值来度量的心理满足程度。

②序数效用论:是指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所得到的、并用序数来度量的心理满足程度。

1.含义:以消费者在同一时间消费物品(劳务)的数量为自变量,效用为因变量的函数。

(1)总效用(TU)函数 ①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②公式:TU = f(Q). 三、效用函数 ①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边际效用(MU)函数 ②公式:MU = △TU(Q)/△Q 或 MU = dTU(Q)/ dQ.

2.种类 ①表格表示(见右表)。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①含义:随着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内消费同一物品(劳务)数量的增加,他从每一个最后新增单位物品(劳务)中所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是递减的。

②条件(原因):ⅰ生理、心理原因;ⅱ一种物品(劳务)用途的多样性。

(5)消费者剩余

②特点: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常常被用来研究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变化,以及评价政府的公共支出与税收政策等。

饼(块) 总效用(TU) 边际效用(MU) 0 0

1 6 6

2 11 5

3 15 4

4 18 3

5 20 2

6 21 1

7 21 0

8 20 -1

20

0

10

2 4 6 8

TU

(a)

6

2

0 321 654 7(b)

6.5

4

6.5

TU MU20

0

10

2 4 6 8

TU

(a)

6

2

0 321 654 7(b)

6.5

4

6.5

20

0

10

2 4 6 8

TU

(a)

6

2

0 321 654 7(b)

6.5

4

6.5

TU MU

③特征:边际效用递减。

①含义:指消费者在购买物品(劳务)时所得到的总效用和实际支付的总效用之间的差额。

②曲线图表示(见右图)。

经 济 学 原 理 图 解

- 22 -

⒈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指消费者购物要达到的目标,收入一定,总效用最大。

(1)含义: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劳务)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比例相等,

或者说每 1 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2)公式 (MUX)/PX = (MUY)/PY = Mm (效用极大) (Mm 为每 1 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QXPX QYPY = M (支出一定)

①货币也有效用,所以用货币购物是效用(货币)换效用(物),二者必须相等。

(3)理论分析法:(用货币边际效用证明) ②货币也有边际效用,并且也是递减的,但先假设每 1 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每枚货币购

买不同物品,边际效用可视为相等),即均为 Mm. ③假设(MUX)/PX > ( MUY)/PY = Mm,大家都会用货币去买 X 商品,直至 MUX)/PX也等于 Mm.

(1)含义: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

①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数。

(2)特征 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⒈无差异曲线 ③无差异曲线具有密集型。

④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3)商品边际替代率(MRS):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 单位 X 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 Y 物品,这二者之比率,即 X 对 Y 的边际替代率=(Y 的减少量)/(X 的增加量)。MRSXY =(-△Y)/( △X),这里△Y 前面加一符号表示 X 增加时 Y必须减少,二者变动方向相反。

五、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分析 (4)特殊形状:①完全替代;②完全互补。

(1)含义: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⒉消费可能线(预算线、等支出线) (2)斜率:-PX / Py. (3)移动:①P1、P2 不变,I 变化;②I 不变、P1、P2 同比例同方向变化;③I、P2 不变,P1 变化;④I、P1、P2 同比例

同方向变化。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

⒊消费者均衡 ①公式:PX*x + PY*y = M.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②几何意义:是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与切点相关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实现了收入既定,TU 最大。

③证明:均衡的三种不同情况(因为切点位置的不同)

六、消费者行为与需求: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七、恩格尔曲线 1.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2.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八、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见右表)。

商品类别 价格变动方向 SE IE SE 与 IE 绝对值相比 TE 需求曲线形状

↓ + + + 正常品 (一般品) ↑ - -

↓ + - + 劣品

↑ - + |SE|> |IE|

- ↘

↓ + - - 吉芬品

↑ - + |SE|< |IE|

+ ↗

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四、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法)

第 二 部 分 微 观 经 济 学

- 23 -

第五章 生产理论

⒈生产即是将生产要素变成产品或劳务的过程。

⒉生产者通常指厂商或企业。

一、生产者行为理论 ⒊生产者行为:即经济行为的主体是生产者。

⒋生产者行为原则:成本支出一定,利润最大化。

(1)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支出之间的关系,属"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⒌最大利润原则涉及到的问题 (2)成本、收益与利润之间关系问题,属"成本函数"、"收益函数"等研究的问题。

(3)产品(劳务)的定产量和定价问题,属"厂商理论"研究的问题。

(4)生产要素的定价问题,属"分配理论"研究的问题。

⒈含义:以投入的生产要素(L、K、⋯)为自变量,以产品(劳务)数量为因变量的一种函数。Q = f(L、K、⋯) L 代表劳动;K 代表资本 ⒉应用条件:一定的生产函数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联系。

二、生产函数 ⒊技术系数 (1)含义:指在生产一定的产品(劳务)是各种投入要素(L、K、⋯)之间的配合比例。 (2)种类:固定技术系数(配合比例不变);可变技术系数(配合比例可变)。

⒋种类: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

⒌重要性:生产理论的基础。

⒈含义:在相对短的时期中,仅 L 可以变化,其他要素投入量不能变化的生产函数。记作:Q = f(L). (1)总产量(TP)函数:以 L 为自变量,以 TP 为因变量的生产函数。

⒉种类(按不同的产量分类) (2)平均产量(AP)函数: 以 L 为自变量,以 AP 为因变量的生产函数。 (3)边际产量(MP)函数: 以 L 为自变量,以 MP 为因变量的生产函数。

(1)用表格表达:见右表。

①TP 函数与 MP 函数的关系 ⅰTP 对 MP:TP = ∑MP. ⅱ MP 对 TP:MP = (△TP)/(△L) ;当△L→0 时,MP = (dTP)/(dL),即 MP = TP.

三、短期生产函数 ⒊三种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2)用方程式表达 ②TP 函数与 AP 函数的关系 ⅰTP 对 AP:TP = (AP)×L. ⅱAP 对 TP:AP = (TP)/L.

③AP 函数与 MP 函数的关系 ⅰ当 MP>AP 时,AP 上升。 ⅱ当 MP<AP 时,AP 下降。

(3)用曲线图表达:AP 是过 TP 线上某点的射线的斜率;MP 是与 TP 线上某点相切的切线斜率。 (1)含义: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

⒋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亦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①技术系数可变。

(2)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②技术水平不变。

③劳动(L)素质不变。

(1)三个区域的划分:①Ⅰ区域:OB;②Ⅱ区域:BC;③Ⅲ区域:C 以后。 ⒌生产者均衡 ①不在Ⅰ区域,因为在本区域每投入一单位 L,其平均产量 AP 上升,即 L 的潜在力量尚未发挥完。

(2)生产要素(L)的合理投入量在Ⅱ区域:理由 ②不在Ⅲ区域,因为在本区域每投入一单位 L,不仅不会使总产量 TP 增加,反而使 TP 减少。 ③由于 L 的最佳投入量不在Ⅰ区域和Ⅲ区域,则必在Ⅱ区域。

-28.88810

210909

411888

612847

813786

1014705

1515604

2015453

1512.5252

1010101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工人数目

-28.88810

210909

411888

612847

813786

1014705

1515604

2015453

1512.5252

1010101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工人数目

经 济 学 原 理 图 解

- 24 -

⒈含义:在相对长的时期中,一切生产要素(即自变量 L、K、⋯)都是可以调整变化的生产函数(即产量), (K 为资本、设备)。 (1)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①含义:Q = f(L,K).

②生产者均衡的方法 ⅰ公式法(边际产量分析法)。

ⅱ图解法(等产量曲线分析法)。

①含义:生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变动所引起的产出的变动称为规模报酬(returns for scale)的变动。 根据产出变动与投入变动之间的关系将生产函数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特征:产品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 > 投入要素变化比例。

a.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b.在规模扩大情况下,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具效率。

c.管理更加合理。

①特征:产品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 = 投入要素变化比例。

②不变的原因:造成规模递增的因素已被全部利用。

①特征:产品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 < 投入要素变化比例。

②递减原因:规模过大、管理效率下降。

四、长期生产函数

i 规模报酬递增 ②递增原因

⒉种类

(2)规模报酬

ⅱ规模报酬不变

iii 规模报酬递减

②规模报酬变化的规律

第 二 部 分 微 观 经 济 学

- 25 -

第六章 成本理论

⒈成本的一般含义:是指厂商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付出的代价。

(1)机会成本 ①含义: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商的机会成本。

⒉成本包含的内容 ②存在的条件:第一,生产要素是稀缺的;第二,生产要素是具有多种用途的。

(2)经济成本、生产成本或会计成本 ①含义:商品(劳务)生产中以耗用的实际的真实的成本,是历史成本。

②内容:外显成本、隐性成本、正常利润。

(1)按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⒊成本分类 (2)按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变化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3)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MC). 一、成本分析 ⅰ短期总固定成本(STFC).

①短期总成本(STC)

ⅱ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

(1)短期成本(SC) ②短期平均成本(SAC) ⅰ短期平均固定成本(SAFC):STFC/Q. ⅱ短期平均可变成本(SAVC):SAVC/Q.

③短期边际成本(SMC):SMC= △STC/△Q;当△Q? 0时,SMC= dSTC /dQ. ⒋成本的交叉(混合)分类

①长期总成本(LTC):LTC = LTC(Q). (2)长期成本(LC) ②长期平均成本(LAC):LAC = LTC/Q. ③长期边际成本(LMC):LMC = △LTC/△Q;当△Q→0时,LMC= dLTC /dQ. (1)含义:以产量(Q)为自变量,以成本(C)为因变量的函数。 函数式:C = f(Q). (2)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①AP & AVC 是倒数关系。AVC = WL/Q = W/ (Q/L) = W/ APL,随着 APL 的上升, AVC 下降。

②MP 和 MC 是倒数关系。MC = dTC/dQ = W dL/dQ = W / (dQ/dL) = W / MPL,随着 MPL 下降, MC 上升。

ⅰ STC、STFC、STVC.

①短期成本函数 ⅱ SAC、SAFC、SAVC. ⒌成本函数 (3)成本函数的种类 ⅲ SMC:SMC(Q) = dSTC(Q)/dQ.

ⅰ LTC:LTC = LTC(Q). ②长期成本函数 ⅱ LAC:LAC(Q) = LTC(Q)/Q.

ⅲ LMC:LMC(Q) = dLTC(Q)/dQ. ①MC函数与TC函数。

②AC函数与TC函数。

③SMC函数与SAC函数。

(4)几种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④LMC函数与LAC函数。

⑤STC函数与LTC函数:LTC是各STC的包络线。

⑥SAC函数与LAC函数:LAC是各SAC的包络线。

⑦SMC函数与LMC函数:LMC曲线可以由 SMC 曲线得到。

LMC↓ ―→LAC↓ ; LMC↑―→LAC↑

经 济 学 原 理 图 解

- 26 -

⒈收益(R)的含义:厂商(企业)在出售其生产的产品(劳务)后所得到的货币收入。 (1)总收益(TR):厂商(企业)在出售其生产的产品(劳务)总共所得的货币收入。

二、收益分析 ⒉收益的种类 (2)平均收益(AR):厂商(企业)平均出售其一单位产品(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3)边际收益(MR):厂商(企业)出售其最后一单位产品(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1)总收益函数:自变量是销售量,因变量是总收益的函数。

(2)平均收益函数:自变量是销售量,因变量是平均收益的函数。

⒊三种收益函数及其关系

i TR对MR:TR=∑MR.

ii MR对TR:MR=(TR)'=(△TR)/(△Q)=(dTR)/(dQ).

I TR对AR:TR=(AR)×Q.

Ii AR对TR:AR=(TR)/Q=P.

i 当 Q=0 时,AR=MR=最高水平; ii 当MR↓ ―→AR↓,但AR↓速度比MR缓。

⒈利润的含义:利润是收益超过成本的余额。

三、利润分析 (1)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目标。

(2)当MR>MC时,生产者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劳务),他仍有可得,故不能停止生产。

(3)当MR<MC时,生产者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劳务),就会亏本;只有在MR=MC时的产量,生产者才把可以赚得的利润全部赚得。

⒊利润最大化和供给曲线:SAC、AFC、SAVC、SMC的关系曲线图。

C SMC

SACSAVC

QOAFC

C SMC

SAC

QOAFC

C SMC

SACSAVC

QOAFC

C SMC

SAC

QOAFC

⒉利润最大化的

条件:MR=MC

(3)边际收益函数:自变量是销售量,

因变量是边际收益的函数。

①TR与MR关系

②TR与AR关系

③AR与MR关系

第 二 部 分 微 观 经 济 学

- 27 -

第七章 厂商理论

(1)市场:一般指一种货物或劳务买卖的场所,买卖双方在市场上决定商品交换的价格。

⒈市场、厂商、行业 (2)厂商:指各种所有制类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或生产经营机构。

(3)行业(产业):是指制造或提供同一或类似产品或劳务的厂商的集合。

一、什么是"厂商"理论

⒉"厂商"理论研究的问题:厂商理论是关于一企业面对它所处的市场类型,如何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产量(销售量)和价格,以使其所得的利润达到最大化的理论。

⒊"厂商"理论不再泛泛地谈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价格,而是结合市场组织形式探讨厂商如何决定其产品价格与产量。

⒈什么是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的市场类型或结构。

(1)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买主和卖主,从而厂商价格既定。

⒉完全竞争应具备的条件(特点) (2)产品同质。

二、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均衡 (3)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4)信息充分。

⒊完全竞争下厂商的收益规律:MR = AR = P. ⒋完全竞争下厂商的成本曲线:厂商的成本曲线与产品的市场类型无关。

⒌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1)瞬时均衡;(2)短期均衡(3)长期均衡。

⒈什么是完全垄断:又称垄断,至整个行业的市场只有一家厂商的控制。

⒉完全垄断的条件(原因):资源垄断、自然垄断、法定垄断。

⒊完全垄断下厂商的收益规律:MR < AR. ⒋完全垄断下厂商的成本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均衡的中心问题:

三、完全垄断市场下的厂商均衡 在完全垄断市场下的厂商对市场价格和产量(销售量)都有控制权。因此,它在"均衡"时就必须做这样的选择,究竟

⒌完全垄断下的厂商均衡 是高价少销还是底价多销,即它要在价格和产量(销售量)无数的组合上做出最佳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利润最大化。

(2)均衡的种类:①瞬时均衡;②短期均衡;③长期均衡。

(3)差别价格(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

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⒍对完全垄断企业的政府干预(二种手段):(1)制定"反托拉斯"的有关法律;(2)对垄断厂商实行价格管制。

经 济 学 原 理 图 解

- 28 -

⒈垄断竞争的含义:所谓垄断竞争的市场类型是指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而又偏向于竞争的一种市场类型。

在垄断竞争市场类型下,竞争现象较为普遍,但又有垄断现象存在。

(1)企业数量不是多得数不胜数,但还是很多。

⒉垄断竞争市场类型形成的条件 (2)各个企业生产(出售)的产品近似一致,但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别(大同小异)。

四、垄断竞争市场下厂商均衡 (3)生产要素进入或退出本行业虽有一点障碍,但还是比较容易。

⒊垄断竞争下厂商的收益规律:MR<AR. ⒋垄断竞争下厂商的成本曲线(与完全垄断类似)。

⒌垄断竞争下的厂商均衡:(1)瞬时均衡;(2)短期均衡;(3)长期均衡。

⒍垄断竞争下厂商的非价格竞争:(1)广告竞争;(2)质量竞争。

⒈寡头垄断的含义:指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其产量在该行业总供给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市场结构。

⒉寡头垄断种类 (1)按产品是否有差别分:纯粹寡头和差别寡头。

(2)按厂商之间关系分:有独立行动寡头和有勾结行为寡头。

五、寡头垄断市场下的厂商均衡 (1)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⒊寡头形成的原因 (2)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料的供给的控制。

(3)政府的扶植和支持。

(1)厂商数极少,新的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

⒋寡头垄断基本特点 (2)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之间同样存在剧烈竞争。

(3)厂商之间互相依存(关联性强)。

(4)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1)独立行动: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

⒌寡头垄断下的厂商均衡

(2)相互勾结:公开勾结、暗中默契。

六、四种市场类型的比较:

市场的类型 厂商的数目

产品差别的 程度

对价格控制的程度

进出一个行业的 难易程度

接近哪种市场情况

完全竞争 无数 完全相同 没有 很容易 几种农产品(小麦、玉米)

垄断竞争 很多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食品、汽油等

寡头垄断 几个 差别很小或有差异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钢铁、汽车、计算机、化工产品等

不 完 全 竞 争

完全垄断 一个 只有一个生产者,产品 没有接近的替代品。

相当大,但是通常受管制。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电话、电力、煤气等公共事业。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