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郑和航海图》中的记载,该舰队当时使用了海道针经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白天使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星看斗和水罗盘方法保持航向,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世界历史后得出的结论是,“大明帝国的舰队比亚洲任何国家的海军都强大,甚至欧洲所有国家的舰队联合起来也无法与大明帝国的海军相匹敌”。
比哥伦布早百年,每到一处必扬国威
郑和前后共七次下西洋,前三次都是到达印度的古里,因为古里是当时东西方最重要的商业贸易港口。第四次到达了西亚和东非地区,航线长达15000海里。以后又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可以说以达大西洋,其航线横连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比被西方人士奉若神明的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早了近百年。
郑和的船队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享、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并有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
郑和下西洋前,东南亚各国尔虞我诈,相互攻击,其中最大的两个国家爪哇和暹罗对外四处侵略,更有陈祖义、阿列苦奈尔等上万人的海盗,他们*害大明的使节,拦阻向明朝进贡的外国使团,还有一个小国居然要偷袭郑和的舰队,当然无一例外的被郑和摆平了。
大明帝国的舰队每到一个国家都会对该国昭告大明帝国的国书,宣扬大明帝国的国威,赏赐该国王、后妃、王子金币及锦纱等物,然后进行商业贸易。
在郑和下西洋后,共有亚、非国家派往大明的使节318次,平均每年15次,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同时来大明帝国朝贡,真可谓是盛况空前,其声势浩大直追盛唐。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四个国家先后七位国王亲自来大明朝贡,而其中有三位国王在出访大明帝国时去世在中国。
因仰中华之威仪,慕大明之繁华,他们都在遗嘱中请求托葬于大明帝国的土地上,大明帝国也如他们所愿的厚葬了他们,现今在山东德州还存有苏禄东王墓。
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前提是“告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