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溶液都是液体
2. (2016·重庆)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苏打水 B.冰水 C.石灰乳 D.液氧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D.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是乳化现象
4.(2017·四川内江)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V.【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 (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 (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 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 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4总结反思
学生交流,总结本节的收获。
【延伸】
针对已知的洗涤剂清洗油污这一常见的乳化现象,更深层次的做出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本资料卡片中提到了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区别,在复习课上,我用图片展示,更加形象。以下为学案内容: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本节通过课前预习、典型例题、巩固提升、当堂检测、课外延伸等环节,系统复习了第九单元课题1的内容,完成了设计目标,建立了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溶液的组成。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归纳,总结规律,感受化学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以生活中常见的绿萝作为切入点,引发同学对锥形瓶内的液体成分猜想,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运用。在课堂学习中,将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这一知识点,落脚在带气球的锥形瓶的实验中,思考导致气球变化的原因,归纳产生这种现象的不同情况,总结规律。课后延伸部分,针对高中化学中学习的乳浊液和丁达尔现象,稍作补充,激发学生求知欲。
课前思维导图的书写,锻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但发现在这一方面,学生掌握的还有欠缺,尤其是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上,后期要加强。课上小组合作的效果还不太理想,以后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