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翰出生于旧时代一个官绅家庭。他的祖父夏时济中过举人,后又考中进士,曾任职清政府户部主事,做过江西和江苏督销局及两江营务处总办。他的父亲夏绍范是清政府诰授资政大夫,曾任署理归州知州,官至三品。在传统中国人的眼中,夏明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绅子弟,他的人生路应该和祖父、父亲一样去读书、做官,光宗耀祖是他人生永恒且不变的追求。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出生于官绅家庭的孩子,日后竟成为名震寰宇、为劳苦大众奔走呼号,并不惜献出生命的革命先驱。
少年时代的夏明翰,跟随祖父、父母在湖北及江西等地生活,直到12岁时,才举家迁回湖南衡阳。祖父夏时济膝下儿孙环绕,包括夏明翰在内的孙辈就有十余人。但夏时济格外疼爱聪慧可爱的夏明翰,时常将其抱坐于膝上,教授知识。可以说,他在夏明翰身上寄托着太多的希望,他期望夏明翰能够继承家门传统,光耀门楣。但夏明翰却让这个传统官绅家庭的掌门人失望了。他不喜欢祖父头上那被洋人讥笑为“猪尾巴”的长辫子,他不喜欢“子曰”“诗云”,他更不喜欢家里等级森严的人际关系。他从来不以“夏家少爷”自居,对力所能及的事情常常亲力亲为。例如,夏家子弟晚饭后通常集中于厅堂读书写字,别的子弟常常将写错字的纸张抛弃于地,等待家里女佣来收拾;而夏明翰则是自备竹篓收装废纸,从来不认为应当由女佣来收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人与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来,而不是依赖、支使他人。他又曾帮助家里的仆人去挑水,然而却被祖父责骂。祖父认为夏明翰应该做他的正事如读唐诗,而不应该坏了“主贵仆贱”的规矩。夏明翰却说:“祖父要我背唐诗,我看他就没有读懂唐诗。唐诗中有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天天只知喝茶、用水,哪知道挑水也不容易呢!”夏家仆人中有个老轿夫,年轻时就在夏家做工,待到年老力衰时却被夏明翰的祖父辞退了。这个为夏家辛苦一生终身未婚的可怜人,不久便死掉了。这件事让夏明翰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愤懑。
1916年,夏明翰进入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学习。这是一个列强横行于中国大地,而华夏民族濒于灭亡的悲惨时代。有识之士奋起反抗,但也有很多人丧失民族自信,甘被列强奴役而不自省。夏明翰就读的第三甲等工业学校的校长即是一个媚态十足的洋奴。他公开向同学们宣扬:“上帝是你们头上的星,脚上的灯。做人要忍耐,不要造反。”对于校长崇洋媚外的言行,夏明翰深恶痛绝。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维护国权,夏明翰带头发起查禁日货的斗争。他组织学生到处宣扬抵制日货,更乘祖父不在家时将其隐藏在夹墙中的大量日货全部搬出焚毁。祖父气愤不过,将夏明翰关在一间房子里不许他出门。夏明翰决意离开这封建的牢笼,他让弟弟帮忙找来一把斧子,破窗而出。临行前,他又将家里后院那棵被祖父视为象征着家运兴旺官运亨通的桂树砍倒。经过此事,夏明翰与他的祖父包括封建的家庭彻底决裂。从此,他全身心投入轰轰烈烈的民族自救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