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九位姓氏,在江浙沪地区最负盛名。当今沈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41%,总人口大约在550万。
沈,《说文》解释为山岭上凹处的积水。甲骨文中“沈”字像投牛、羊于水中形。篆书改为从水冘声。
又,“沈”源出“冘”。冘,人行走的样子,像人在门间,是对出门与否犹豫不定。《广韵》对冘的注解:冘豫不定。冘豫同犹豫,古时冘、沈、由、尤互通。犹豫实是一种兽,即猴也,是一种足短能下地四脚爬走,爬树迅速,又善于树枝之间跳跃如飞,但情懦胆小,这类猴早在隋唐以前已灭绝了。
沈人与用牛、羊牲畜投到河中祭天求雨的氏族有关,或者与以猴为氏族原始图腾的氏族有关。以沈作为氏族名和族徽,沈人所居住过的地方称沈,围起了墙围称为沈邑,最后发展为沈国,出现了沈姓。
沈姓起源沈姓始祖
沈姓始祖——沈季载
沈姓的起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赢姓
黄帝后裔实沈氏族初居于山东曲阜之沈犹,后为东夷族一支,故为嬴姓。后来西迁至大夏族之地建沈国。夏兴,姒姓夏人夺取嬴姓沈国之地,沈人南迁河南固始寝丘立国。夏灭,嬴姓沈人复国。商灭后,晋国吞并沈土,嬴姓沈人南逃到河南沈丘立国,周昭王南征淮夷时灭国。嬴姓沈氏的历史至少3000年。
其二:出自姒姓
夏兴,姒姓夏人夺取嬴姓沈国之地,建立姒姓沈国。夏灭,嬴姓沈人复国,姒姓沈人南迁至寝丘立国,周朝初为蒋国所灭,姒姓沈人南逃至楚地的沈鹿,成为楚国一邑。姒姓沈氏已逾3000年。
商初,山西南部的姒姓沈氏与嬴姓沈氏的一支迁至四川中部汉源,与黎人混合,成立沈国,战国时降于秦,逐渐被羌人同化,后来全部融入汉族。
其三:出自姬姓
西周分封文王之子季载于沈,今河南平舆北,也称聃。公元前506年为蔡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西周昭王时,蒋国吞并了姒姓沈国,以封其子为姬姓沈国。鲁炀公封其庶子沈季于沈犹,以沈为氏。沈季随西周昭王南下征伐淮夷,灭了河南沈丘的嬴姓沈国,封其子沈子它于安徽临泉县的沈丘集,建立了姬姓沈子国。春秋中叶,楚国灭了两姬姓沈国。姬姓沈氏有2500年的历史。
其四:出自芈姓
楚穆王时楚国灭了河南固始的沈国,楚庄王封孙叔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子公子贞于沈鹿,今湖北大洪山之麓。两地的后代均以沈为氏,芈姓沈氏也有2500年的历史。
外族基因融入
其他姓改沈姓的主要事件有:五代十国时南唐灭闽,王审知后裔因国亡家破多改姓,以游、沈、叶居多。明清时云南的壮、彝等族先民,清满洲人,清高丽人和蒙古人中均有用沈姓的。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多数被同化成汉族西南和东北的沈姓。
沈姓分布沈姓分布图
人口分布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沈姓人口由95万激增到550万,增长了近6倍,沈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沈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两省,大约占沈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上海、安徽、广东、湖北、福建、四川、河南,这七省市又集中了34.5%。江苏为当代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沈姓总人口的17.8%,浙江紧随其后,为17.2%。全国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的向外散射的分布状。在近600年期间,沈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区别,向北、中、南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
沈姓血型沈姓血型图
沈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3.8%,A型占29.2%,B型占28.2%,AB型占8.8%。
沈姓名人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焕,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如《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改革家。存有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沈万三
沈万三(1330年—1379年),原名沈富,元末明初,巨富。元代中期随其父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坨,以躬耕起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通,进行海外贸易活动。最终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沈姓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沈姓的郡望为吴兴。沈姓的堂号主要有吴兴、梦溪等。“梦溪”堂号典出宋朝的沈括。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几何学,尤其是圆和弧的有关定律。著有《梦溪笔谈》。
沈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四声作谱;三善名堂。
石灯留待;云巢成编。
永明创体;叔度同流。
汝源流彩;玉渚分华。
人伦师表,岂惟良史之才;匡正名贤,克驾修文之彦。
家训格言:沈氏家训以明朝大臣沈炼为最。沈炼,浙江绍兴人,嘉靖进士,官做到锦衣卫经历。他素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刚正不阿,不附权势,故其训诫子弟也以此为要。他要求儿子对雄俊才杰之士,应亲之敬之;对阿庸无识之徒,则疏之远之。反对“只知寻章摘句,雍容于礼度之间”,“因循岁月,时至而不为,事失而胥溺”等不关国事的平庸行为。沈炼之训,理直气壮,堪称明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