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说课听课感想,落花生说课试讲10分钟范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1 03:34:10

落花生说课听课感想,落花生说课试讲10分钟范例(1)

一、说教材

《落花生》是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万物有灵”。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文章主次分明,寓理于物,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阐明了深刻而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乐于交流,想法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和感悟,正处在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言素养的关键时期,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必须关注他们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他们架起一道通向生活的桥梁,引领他们从生活中获取智慧。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结合学生学情,我从三个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体会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难点:学习文章详略分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以读促讲,读中感悟,主要运用了直观激趣、比较、谈话和迁移等方法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中以读为本,采取读、思、议、悟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自主学习。

五、说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习热情,上课伊始我先出示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引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看来大家对桃子、石榴、苹果这些不光外观美丽,而且味道鲜美的水果很是喜爱,接着出示花生图片,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对外表不起眼的花生却情有独钟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生长图,简介落花生。并抛出疑问:“作者的笔名叫落华生是否与此名有关呢?”激发探究*。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自读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交流后,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这个板块主要采取自学、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与文本的最初对话,巩固字词学习,理清了文章脉络。

(三)抓住重点,研读领悟。

1.通过抓关键词,采用个别读,小组赛读,再分角色朗读对话,反复有感情的品读父亲的话,思考:父亲拿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作比较目的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花生最可贵的特点,那就是——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板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2.分组探讨领悟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再抓住关键词“只”、“体面”、“要……不要……”理解,明白做人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学习借物喻人(板书)的写作方法。

3.组织讨论,各抒己见。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桃子、石榴、苹果没有用处”这样的歧义,我设计了一次讨论:“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让各小组讨论,实话实说,各抒己见。再总结。

以此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背诵总结,深化情感。

思考:“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印”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如:“刻”“记”。

老师小结:一个“印”字表明,父亲的话成了作者一生的做人准则,因此,他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落华生”。让我们一起把父亲这段话背下来,希望它也成为我们做人的准则。

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反复对话,体会文章主旨。

(四)体会写法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将吃花生、议花生部分写得这么详细呢?体会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特点,明确表达要根据目的确定重点。(板书:详、略)指导学生阅读,弄清了是“怎么写的”,学生学语言才能从内化吸收达到外化表达。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它是文章的眼睛。通过板书,使学生能明确地掌握表达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落花生

种——收——吃——议

略 详

不图虚名、默默无闻,

借物喻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