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觉得,这个小姑娘的嗓音,和朱逢博一样甜润清脆,如果有名师指点,那必定能够成才。
所以就建议她去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属歌剧演员训练班的考试。
钱曼华听后,自然欣喜万分。她是信心百倍地前去参加面试的。然而到了考场,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那些多优秀的考生面前,她突然就感到了莫名的自卑。
而且她的弱点,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老师们的面前。
因为她的嗓音条件,其实并不算很好。用老师们专业的话就是天生小嗓,音域较窄,唱不了大歌。这对于一名专业歌唱演员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缺憾。
然而钱曼华的表演却很投入,自然生动,情感真挚。而且她长得很漂亮,站在人堆里,显得非常醒目,是个做演员的好材料。
所以老师们在研究录取名单的时候,对钱曼华是举棋不定的。最终在经过反复商量之后才决定,先试试看吧,如果能把嗓子练出来,就演歌剧,如果练不出来,就演话剧也不错。
就这样,16岁的钱曼华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大门,并跟随孙栗老师系统地学习声乐。孙栗可以说是钱曼华演艺道路上的一个贵人,正是在孙栗的指导下,钱曼华的嗓音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从小嗓变成了大嗓,而且音域也宽阔了许多。再演唱歌剧唱段时,就愈发游刃有余。
1966年,当22岁的钱曼华被分配到上海歌剧院做演员的时候,朱逢博已经是这里的台柱子了,她在《红珊瑚》、《刘三姐》、《嘉陵江怒涛》等歌剧中所出演的角色,都备受欢迎。而她为芭蕾舞剧《白毛女》所配唱的插曲,更是风靡一时。尤其是那段《喜儿哭爹》,不知令多少观众泣不成声。
所以尽管钱曼华的嗓音和演唱风格都与朱逢博很像,然而她如果想成为像朱逢博一样的歌唱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971年,钱曼华调入到了上海乐团,并很快因在交响乐《智取威虎山》中演唱小常宝的唱段,而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