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为什么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要谨慎地对待,认真地追念。这样,人们的道德修养就会提高。
为什么要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呢?
《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显号,以为后世,此孝之大者。"
也就是说:孝道,是从侍奉父母、尊敬长辈开始的,然后才是忠于君王。名声传于后世,这就是最大的孝行啊!
孔子说:一个人能够做到孝顺,就可以说是仁人了;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好,那根本就不是仁人。
所以,我们中国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要重视对父母的尽忠尽责,不能因为贫穷就忘记了自己的本分,更不能因为富贵而忘记了做人的底线。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慈,则近于仁。义,则近于智。"
就是说:君子做事,首先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衍生出其他的道理。比如,一个人能够孝顺自己的亲人,那么他就接近了仁义之道;一个人懂得遵守礼义,也就接近了大智慧。
可见,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不忘根本,这样才能获得福报。
因此,清明节祭祖,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忘本,要饮水思源。
正所谓:慎终,就是要慎重地考虑自己人生的最终归宿;追远,则是追溯自己的祖宗。
所以,古人在清明节这一天,除了扫墓祭祖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那就是:
拜先贤。
所谓的先贤,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伟人,而是那些品德高尚的古代圣贤。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先贤,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
正是有了这些精神财富的支撑,才让我们这个民族,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得以生生不息。
因此,我们在缅怀先辈的同时,也是在向我们的前辈学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