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形式,读书活动新颖方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03:26:17

在天津市实验中学,语文学习不仅发生在教室。学校以“活动 ”的方式打造了“三个课堂”,分别指向课堂教学、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丰富、深入。

————————————————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天津市实验中学利用“三个课堂”,逐渐形成在课堂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习的“活动 ”育人方式。

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活动 ”

在探索以“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为理念的语文“活动 ”育人方式过程中,学校牢牢守好“第一课堂”即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以学生为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以教材作为活动设计的文本工具,组织学生参与高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参与积累性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聚沙成塔;在课中组织学生投入习得性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问、思、辨、写”;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力求让学生推本溯源、钩隐抉微。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各类趣味语文积累性活动,比如“美文共赏”“成语接龙”“齐读齐诵”“名句品赏”“巧属妙对”“汉语啄木鸟”“你我都来播新闻”等。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炒热了课前的学习气氛,而且让学生在一个个趣味小活动中日积月累,更好地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开展课中习得性活动时,教师让学生体验、感受、思辨、理解、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比如,在“百家争鸣”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质疑表达,力求达到有思有辩、有理有据的学习效果;在“批注评点”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利用切中肯綮的词语或短句记录自身感受,使阅读活动进入“有我”的深层次阅读境界,是一种个性化阅读,也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在“读写融合”活动中,教师将读与写显性的“结合”上升为隐性的“融合”,用“融合”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落实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后还会组织学生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比如,“随笔练习”系列活动以“读后随感”“仿写学用”“技法实践”“补说续写”“变体改编”等形式开展,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文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自我抒怀、个性表达;“课后评论”系列活动以“话题短文”“理由论证”“作品评论”“自由表达”等形式开展,学生读后再思、读后再议,提升逻辑思辨能力;“专题研讨”系列活动以“信息整合”“定向探究”“读书报告”等形式开展,学生搜集信息、探究问题,养成主动探究的思维习惯,提升深层思考能力。

第二课堂:以校本课程为中心的“活动 ”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打破封闭、单一、趋同的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开展开放、自由、灵活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满足不同水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学校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借助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从更高更广的视野打破学科壁垒,变每个学科碎片化的知识点为建构在全面整体教育意义上的综合学习体系,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互融互促、互补互鉴。“语文 ”校本课程包括语言、审美、文化等类别,语言类包括“一目十行速读技巧”“播音主持的梦从这里起飞”“舌粲莲花脱口秀”“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审美类包括“读诗·品诗”“东坡其人其文”“莎士比亚鉴赏”“文献资源检索与古籍善本鉴赏”等课程,文化类包括“中国茶文化”“古代神话赏析”“字谜与对联”“汉字与书法初探”“天津民俗文化”等课程。教师统一组织设计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学生根据兴趣报名选课,在活动中记录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在“汉字与书法初探”课程中,教师讲授完汉字造字“六书”、汉字书法字体发展流变及中国书法审美的基本知识后,引导学生进行“中国汉字与书法之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从古今书帖、书本、生活中找寻展现汉字之美的例子,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书法审美的基本知识等内容,然后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在“文献资源检索与古籍善本鉴赏”课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古籍阅读的方式方法,了解古籍善本,学习与古籍版本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学习各种古籍故事、文献典故。学生在课程中还深入了解类书和丛书,理解《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殿版诗经》《御批通鉴辑览》等“大部头”的文化价值。

除了校本课程,学校还充分利用班会和校会时间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融合理念下的语文“活动 ”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综合素养。

在口语交际系列活动中,学校开展“传统诵读”比赛,让学生诵礼乐之诗,歌窈窕之章;组织录制“广播主持”节目,让学生练好口才,增长才干;发起“演讲接力”活动,让学生慷慨陈词抒胸臆,文思敏捷著华章;组织“辩论”比赛,让学生利用多元思维表达观点。以高一年级“AI对中学生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为例,学生自愿报名、抽签组队,提前一周时间搜集资料进行文案准备,利用班会时间进行比赛,由教师组成的评委团现场评判。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AI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这种新技术下的学习方式变革也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培养了逻辑思辨能力,锻炼了说理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专题研究,学校开展“探究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管窥”学习报告写作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并思考其当代价值;对古典诗词的专题研究,学校开展“探究中国古典诗词虚实相生艺术奥秘”小论文写作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对已学古诗词作品的综合研读赏析,探究诗词所蕴含的艺术奥秘;对外国文学的专题研究,学校开展“我眼中的外国经典文学人物”文学评论写作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结合时代思考评价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跨学科融通式活动设计侧重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合作攻坚、交流互动、努力创造,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分析、评价、反思、创造中实现思维与思想的双重“进阶”,助推全域全程育人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第三课堂:以综合实践为中心的“活动 ”

学校有许多学生成立的不同级别的文学社团,这些社团定期征询教师的活动建议,自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青藤文学社、墨轩国学社、听澜广播社、玉簪戏曲社、求索辩论社、玉茗话剧社等,多年来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留下了美好的成长回忆。许多社团还坚持编辑杂志,通过征稿、采编、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实现青春多彩的文学梦。

社团活动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知识进行传递、深化。比如,完成“汉字与书法初探”校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墨轩国学社主持开展“汉字之美”学习活动,招募更多学生组织课余活动,通过对汉字形成、发展、演变过程的资料收集,感受汉字传承几千年的智慧之光,欣赏汉字书法的艺术之美。又如,玉茗话剧社的学生开展“舞台人生”戏剧学习活动,通过对经典戏剧文学的阅读和表演,增进对戏剧文学的理解,感受戏剧舞台艺术魅力,加深对生活的思考;曲艺社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以校园真实学习生活为素材,创作编写校园原创相声《你爱学习吗》并为全校师生演出,既丰富了校园生活,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社团活动中的“第三课堂”,学校还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在“万国建筑博览”调研活动中,学生利用放学或周末时间,在学校周边走访调研,走进天津五大道领略建筑艺术之美、探究家乡历史文化,写出有内容、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在“网络阅读”调研活动中,学生通过校园采访的形式,调查中学生网络阅读现状,反思网络阅读的利弊,写出调查报告或校园新闻报道。

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学校逐渐形成了以“三个课堂”为基点,以“活动 ”为方式,以课程育人、生活育人、文化育人相融合为理念的育人策略。课堂活动作为主阵地,增强了课程育人的深度;实践活动作为立足点,拓展了生活育人的广度;思维活动作为突破口,增添了文化育人的厚度。学校希望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不断感受学习的乐趣、增长学习的动力。

(作者单位系天津市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24日第4版

作者:赵 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