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月,褚栓忠出生于河北省元氏县旷村乡南沙滩村。
这里很偏僻,交通非常不便,村民与外界的链接也很少。
褚栓忠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上有两个哥哥,下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六口人就靠种地为生。
跟大多数贫困家庭一样,褚栓忠从小就开始下地帮父母干农活,上初中之前他都没买过新衣服,因为哥哥们穿过的衣服或者是村里别人家孩子穿过的衣服,他都能穿。
《喜耕田的故事》剧照
褚栓忠有一副好嗓子,从小他就喜欢唱歌,开心了不开心了,在田地里吼两嗓子就快乐了。
上高中时,褚栓忠班上有个同学学过声乐,懂得怎么科学的发声。
他很羡慕,后来在同学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张谦施教授。
褚栓忠喜欢音乐,他想拜张教授为师,跟他学美声,可是他家条件太具体了。
那时候,父母每月给褚栓忠的生活费就30元左右,而他上一堂声乐课要8块钱,每个星期上两次课,就是16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64块,他一个月就是不吃不喝,钱也不够上课的。
那怎么办呢?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生活。
褚栓忠不想告诉父母,他们本就很辛苦,再告诉他们自己要学音乐无疑是加重他们的负担。
张教授很看好褚栓忠,为了帮助他不中断学习,张教授给褚栓忠出了一个主意:可以推车卖菜挣学费。
不仅如此,张教授还帮他从音乐系借了一辆三轮车。
那时候,褚栓忠就读的高中在石家庄市,离河北师范学院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床,蹬着三轮车去集贸市场批发菜,然后再蹬回高教市场去卖菜,卖完菜再赶回学校上课。
这样每天几边跑的日子虽然很艰辛,但褚栓忠却乐此不疲。
因为只要有一点希望他都不想放弃,而且他每次都能挣个六七块钱,算下来够学费了,有时候菜没卖完,他就送给张教授,当做他帮自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