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风建设方法和措施,班级学风建设内容怎么写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15:27:53

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班级组织者和引领者的班主任,除了用学校制度、管理条例、班级规范等去约束学生行为之外,更需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运用好班集体的内在驱动力,用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支点,把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凝聚起来,把班集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建立起来,在精神动力层面上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班级学风建设方法和措施,班级学风建设内容怎么写(1)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是班集体内所有成员思想、情感、行为等的综合反映;学风是班风在学习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一个班集体在教与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学习风貌。

学风是班风的缩影,班风引领学风的方向,二者间是一致的。班风学风建设既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班级心理氛围:班风学风建设的核心

班风学风是在班主任的引领之下,所有班级成员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班风学风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集体风气,对所有班级成员形成无形的约束力,使班级成员在思想与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性;也会在班级内形成潜在的教育力量,对其中的每个学生起到熏陶与感染的作用。

班风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努力创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氛围。这种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氛围会成为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团体气氛,成为形成学生高尚品德、巩固学生良好行为的环境力量。

在一个有着积极向上心理氛围的班集体中,学生们会表现出团结奋进、守纪向学、诚心正意的班级风气;而在一个心理氛围不佳的班集体中,学生们则会表现出不求上进、人心不齐、学业涣散的班级风气。

班级心理氛围是一个班集体展现出的精神状态,是一个班集体营造出的心理环境,也是一个班集体呈现出的团体文化。

充满生机的班级心理氛围则是一个班级所蕴含着的内在气质,是这个班级全体师生展现出的昂扬精神状态、和谐心理环境及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它是师生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生机盎然的群体气氛, 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生态文化。

这样的班级心理氛围,会使学生在尊重、合作、信任的心理环境中全面发展自己,体验到成就感与生命价值感;会使学生在班级内外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尊严,感受到心灵充实的愉悦。

班级心理氛围建设,班主任是引领者,学生则是主体。班主任要以“以人为本,积极向上”的理念引导、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创设出的班级心理氛围才能保证班风学风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为此,需要班主任树立起三个意识,即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信任意识。

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内在需求,班主任不能将自己看作是具有支配地位的权威,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在班风学风建设上也与教师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一些教师依然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教学上不允许学生怀疑,在管理上缺乏沟通,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经验任意去形塑学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安排,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很少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为了保证正常的班级秩序,甚至采取讥讽、斥责、谩骂等手段,这不仅与学生追求平等的意识相矛盾,也会引发师生间的冲突,导致出现紧张、压抑的班级心理氛围。

参与意识则要求班主任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努力学习的主动性,以民主型管理模式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风学风建设中来,因为学生群体是班风学风的最终体现者,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班风学风建设过程中,并经过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更好地体悟班风学风的内容,积极遵守和维护班风学风的要求,使班集体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信任意识则要求班主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合作、沟通的能力,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班级管理方法。当在班风学风建设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做细致的调查分析。

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一把钥匙,是让学生倾吐心声的有效方法,只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建立起符合学生特点的班风学风。

教师的威信:班风学风建设的保证

以创设班级心理氛围来进行班风学风建设,毋庸置疑,班主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影响着班级心理氛围的性质与质量。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许多班主任依然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试图通过权威的作用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用教师的威严来形成班风学风,甚至认为班级就是一个典型的训诫机构,不仅要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同时也要规矩学生的思想和精神。

比如,有的班主任认为:“现在的学生太难管,如果以学生为中心,就会动摇教师的权威。”有的班主任提出:“一个班四五十人,怎么能形成一致意见,步调怎么能够统一?所以,服从是最好的一致,听老师的对你们的学习和成长才最有用”。

孰不知,这样运用权威的作用,是片面理解了教师威信的内涵,会形成压抑、专制的班级心理氛围,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实际上,教师的威信并非仅靠权威来形成,威信是“威”与“信”的结合,威的含义是尊严,信的含义指信服。所谓教师的威信,就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威信”不同于“威严”,威信能够使学生信服教师,乐于亲近教师,而威严则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并敬而远之。教师的威信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体,具体而言,由权力威信(威)和信服威信(信)两大因素构成。

权力威信又分为教师传统因素、教师职位因素和教师资历因素,教师传统因素会让学生产生服从感,教师职位因素会让学生产生敬畏感,教师资历因素会让学生产生尊重感,权力威信形成了教师的强制性影响力。

信服威信又分为教师品德因素、教师才能因素和教师情感因素,教师品德因素会让学生产生敬佩感,教师才能因素会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教师情感因素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信服威信形成了教师的自然性影响力。

如果教师的强制性影响力小于自然性影响力,学生就会喜欢教师、愿意接近教师,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如果教师的强制性影响力大于自然性影响力,学生就不喜欢教师、不愿意接近教师,不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

所以,从班风学风建设的视角来看,班主任应当重视自身品德因素、才能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培养和完善,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亲近、信任和敬佩感,从而真正成为一名有威信的班主任。

为什么教师的威信有利于班风学风的建设?因为教师的威信是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建立起的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

有威信的教师都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方法、高超的教育艺术,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

教师威信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认识上,学生确信教师指导和影响的正确性,会更容易将教师的言传身教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从而引发起积极的自觉行动;

在感情上,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精神感召能召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表扬能引起学生愉快自豪的情绪,批评能唤起学生悔悟、自责和内疚的心情;

在行为上,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形象,被学生视为楷模,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处处以教师为榜样,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班风学风就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渐形成。

师生心理沟通:班风学风建设的途径

班风学风的建设,是涉及精神、心灵层面的教育,仅仅靠传递知识技能显然是不够的。

有些班主任将班风学风建设看作是对学生行为予以规范的过程,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班级生活、学习要求的灌输,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由此达到全班整齐划一、令行禁止、思想一致的效果。

但我们知道,如果不能达到知情行的统一,就难以获得学生内心的认同、信念的形成与心灵的回声,就难以使班风学风建设真正成为涉及精神的教育。所以,班风学风建设不仅需要班主任掌握相应的教育技能,更需要班主任具有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避免将班风学风建设表面化、形式化及程序化。

班风学风建设,实际上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它需要将外在社会要求、价值观念及学校规章等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这是一个化有形为无形的转化过程。

班主任在其中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这些有形的外在社会规范通过晓之以理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间,通过动之以情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导之以行促进学生去体验以形成行为习惯,最终成为班级群体学生共有的价值追求与自觉行动。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导之以行的过程,就是学生心灵体验与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需要借助心理沟通来完成。

运用心理沟通建立心理氛围,以促进班风学风建设,班主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01通过心理沟通建立尊重的心理氛围

尊重意味着班主任将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既接纳学生的长处,也容纳学生的短处;尊重也意味着班主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即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不轻视任何一个学生或厚此薄彼。

这样就能创造出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要强迫他接受要求,很可能就会因感受到压力而加以拒绝。

所以,尊重是班风学风建设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能够理解他,才会接受教师的要求,班主任才能将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融入每个学生的内心之中。

02通过心理沟通建立关爱的心理氛围

关爱意味着班主任对学生拥有无私的爱心、热情、耐心、细心,真诚相待,维护学生权益,保护学生自尊,为学生分忧解愁、出谋划策。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班主任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过程中,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从而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关爱之中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03通过心理沟通建立信任的心理氛围

信任意味着班主任坚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潜能,只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学生完全有能力实现自我提升,并获得充分的发展。

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既不简单代替他们作决定,也不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而是充分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力量,让他们自己去改变现状、获得发展。信任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的良方。

总之,师生心理沟通是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心理沟通在班风学风建设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心灵影响心灵的过程,而心理沟通能够促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达到心灵与心灵的交融,会在精神层面上帮助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在班集体中形成正气,最终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