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小说看见简介,柴静的著作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17:06:12

好书

推荐

愿你有颗读书人的心

柴静的小说看见简介,柴静的著作(1)

一、作者简介

柴静,1976年1月1日出生于山西临汾,记者、主持人。曾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并在非典期间,因主持《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面对面”“24小时”等栏目担任主持人。

二、作品简介

《看见》于2013年出版,讲述了柴静本人在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销量超过已达100万余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本书以作者柴静作为记者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整本书中记录了柴静在其中所看见的事件和人物。“看见”是针对作者而言的,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在从事记者行业的十年里,看待事件的观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从前几章作者在采访工作中对被采访者的质问和对抗,到后期对人的尊重与理解。“看见”同样是针对读者而言的,本书如同是一本时代的备忘录,让读者看见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事件的第一现场,也让读者看见了以往被时代淹没的群体,如同性恋、留守儿童、失地农民等,作者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为读者揭示了未曾被大众发掘的事实。

三、读书心得

(一)怎么看世界?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柴静

  作者柴静曾说道:采访不用来评判,只用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用来认识世界。记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每天充斥着来自网络形形色色的信息,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我们又是否能像柴静一样去衡量信息的准确性,是否能多一份理智去关注事件的本身和真相,这也是柴静在书中的开端留给读者的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怎么看世界?”。

  书中讲到如虐猫、华南虎、药家鑫事件的许多类似新闻事件,引起了社会的纷纷热议,而这种新闻事件往往伴随着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就是来自社会的批判声已经压过新闻事实本身。然而当你读到这本书后,你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开始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思考社会舆论是否能够真正来源于客观事实,反思自己看待事件是否被固有思维所束缚,真正理解柴静在书中写到的“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理解书中字里行间作者难以隐蔽的真诚、勇敢的职业素养和创作情感世界。如何看见世界,我想这本书已经给了读者答案。

(二)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含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

  —柴静

作为记者的十年之间,柴静从主持人的舞台走到平凡的现实生活中,从非典到汶川地震,再到两会报道和北京奥运会的切身记录,无一不令人印象深刻,她的切肤之感也使她完成了由缺少“人味”的文艺女青年到心怀大爱的知性女神的蜕变。

  在书中,柴静带我们看见了非典期间面对死亡的凝重,也看见了医护人员抗击死亡的人性光辉;看见了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全国人民的喝彩和欢腾,也看见了失败者的寻常;看见了汶川地震期间的众志成城,也看见了灾难留给人们无法抹平的心理创伤。透过一个个叙事,她将每一个具体的人物,每一件新鲜的事件都赋予了鲜活的意义,为时代留下了属于她的私人印记。她用她客观以及刻薄的视角将人性和真相一点一点的挖掘和剖析,她用她走过的路为我们诉说着出人生百态,描绘着人性的色彩。正如柴静所说,“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含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也许你走过的路或者你要走的路也有着与书中故事相似的风景,那便是因为柴静用她的努力,让我们看见了我们不曾看见,不曾留意的画面。

结语

  当你安静地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留给你的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令人值得回味和深思的沉静和深邃。

柴静的小说看见简介,柴静的著作(2)

作者:杨菲,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黑龙江海天庆城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