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电影评析,《老男孩》美国电影解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1 22:49:37

人性第一层:生物性,偏于恶

人性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而有之

人性第三层:精神性,偏于善 ——《蝇王》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部非常具有争议性的电影——韩国版的《老男孩》也叫《原罪犯》,之所以说他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于这部剧的评价出现了两个极端,有人把这部剧捧上天:认为这部剧几乎是看过的剧里面最完美,但最展现人性的一部剧,但也有人把这部剧贬的一文不值。

认为这部剧低俗恶心,简直不想再看一遍!不过争议还是归争议,这部剧在2003年播出之后的第二年就赢来了好几项殊荣:在2004嘎纳国际电影节《老男孩》一举斩获了几个重要大奖,包括最佳作品,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等多个重要奖项的提名!在24届电影金像奖上还获得了最佳亚洲电影的奖项!

老男孩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虽然之后陆续有几个版本的翻拍,但是我认为在所有版本当中,属韩国的老男孩翻拍的最为经典。目前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仍然在8.2分,远超过了其他几个版本的《老男孩》电影豆瓣评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救赎的故事。

爸爸吴大秀在女儿生日当天被人莫名绑架,此后进行了长达15年的囚禁,吴大秀“逃”出来后在寿司店遇到一个寿司妹,两人共同努力找出幕后黑手,然而在找出幕后黑手的过程中,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并确定了爱恋关系,最后找到囚禁吴大秀的幕后黑手李有真,吴大秀惊奇地发现寿司妹和自己之间竟然是亲属关系,而吴大秀出逃后的种种都是幕后黑手的报复!

一部杰出的作品是灵与肉的深度结合,这部剧借助复仇的邪恶外衣最终展现了正向的人性之光,引发了诸多思考。相比之下韩国导演拍的这部剧,不管是从镜头语言还是细节刻画方面都远胜了其他几个版本。

但我今天不打算在光影或镜头方面来展现这部剧,相反,今天我将向内从人性与向外从行为两方面对这部剧进行解读,并和大家一起探讨这部剧引发的两个备受争议的点,共同品味这部剧的独特魅力。

老男孩电影评析,《老男孩》美国电影解说(1)

01、向外解析人们的行为:人们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原罪就已经开始了

一部完美的作品是灵与肉的深度结合,灵是向内剖析,肉是向外剖析。外在的行为是内心活动的表现。

我们常常说的潘多拉之盒是古希腊神话当中的一种物什,用来隐喻那些邪恶不好的根源。如果可以,我们都希望能够避免打开潘多拉之盒。但是很不幸的是往往打开潘多拉之盒最多的就是我们人类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行为,一旦人类的行为越过红线,那么潘多拉之盒就会瞬间被打开。

在影片当中,姐弟俩之间的爱恋行为被吴大秀发现并将之传播出去,随后这样的消息,竟然演变成为李有真使其姐姐*,最终导致姐姐不堪舆论压力自*。

李有真怀恨在心,最后导致了吴大秀被李有真报复的一系列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姐弟俩之间的行为已经越陷超越了道德伦理红线,这是其一;而吴大秀传播不实信息形成舆论压力,这是其二,这两个方面的主人公都是越过了自己的行为底线。也正是这些超越自己行为底线的事情,触发了潘多拉之盒。

在现实生活中伦理和道德的社会仁义道德规范等会约束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是不自由的,同时才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我们做出了越过红线的行为,那么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其他严重的后果。

老男孩电影评析,《老男孩》美国电影解说(2)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原罪,但是为什么这些原罪最终没有造成更大的罪恶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原罪还没有真正形成罪。原罪的发生过程其实很符合大众传媒心理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简单的来说,就是当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大家就会加入并且传播这个观点,这个时候那些少部分不同意的观点就会渐渐被埋没。而原罪到形成罪的过程就是类似螺旋式的一层层放大,最终形成无法挽救的罪。

李有真的姐姐就是因为这样的行为而无法忍受而离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没有选择相信,倾向于质疑,也许不会酿酒这样的惨剧,但是当大多数人都站在一起同意这个观点并扩大的时候,原罪就形成了罪。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个现象让我想起了网络暴力,在我们的现实当中,有一些人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便大肆宣扬传播,这既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已经给他人带来了很多无法想象的伤害。

老男孩电影评析,《老男孩》美国电影解说(3)

02、人性不是简单的善与恶,人性的复杂诡异之处就在于爱、恨、欲的相互纠缠,难以剥离

人性是极其复杂。你几乎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准确描述人性。

不管是李有真之于姐姐,还是父亲之于女儿之间的爱恋,因爱生欲,因爱生恨,这八个字像一根魔咒一样缠绕在四人之间。

如果四人之间的爱恋之情没有付诸行动,那或许不会有后续一系列的悲惨事件发生;李有真想要折磨吴大秀,想要报复吴大秀,将其囚禁起来,不打不骂但就是不让他出来,也无可避免从躯体下手,对其精神上的摧残仍然也是依托在躯体行为之上。灵与肉的不可剥离性,是鲜活个体行为的基本属性。反之,缺乏灵魂的躯体,顶多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老男孩电影评析,《老男孩》美国电影解说(4)

电视剧当中曾有这样一句对话,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我不听你的话,会怎么样?会死吗?

死?那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了。

从这一点上看,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剧中的李有真诚然也是这种想法,并没有让吴大秀死亡,而是把当初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强行附加到吴大秀身上,让他感同身受,李有真希望吴大秀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人性的动作,这场关于爱的救赎,吴大秀减掉自己的舌头的时候,李有真没有感到自己被救赎,但当吴大秀按下原本控制自己心脏起搏器开关却真正尝到当初自己的那份痛苦的时候,李有真终于感受到了被救赎的感觉,按照约定在电梯里自尽。这场“爱的救赎”,最后演化成为精神内部的救赎。

老男孩电影评析,《老男孩》美国电影解说(5)

03、现实思考: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件事情存在争议是再正常不过的

著名的《雷雨》也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我认为这两部剧当中的争议之处是颇为相似的。他们的争议之处都是关于生与死,爱的对错问题。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都是及其正常不过的事情。下面我结合这部剧来简要谈谈我的看法。

影片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问题:

就算我是禽兽,难道我就没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了吗?

在这部影片最后的结局当中,原罪者吴大秀最终还是活了下来。这似乎可以回答开头的这个问题,就算是畜牲也可以存活下来。但 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情节:在最后的结局里,吴大秀让催眠师帮他催眠,忘记这段记忆,这个时候我们看见吴大秀“一分为二”。那个“长舌妇”吴大秀已经离他远去,留下了那个善良的吴大秀。导演在这一点上把握得很好,畜牲是不应该存活下来的。 另外在剧中还有一句话耐人寻味

无论是沙还是石,落水都一样会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联想到开头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死是每个人必经的归宿,就像是无论是沙还是石落水同样会沉一样,所以禽兽生死的权利其实不应该由我们来判断。所以在影片中导演借助心理师让吴大秀处于“既死了,又没死”这样的状态,力求把价值观往正能量上引。

老男孩电影评析,《老男孩》美国电影解说(6)

本剧当中最令人争议的另一点就是姐姐和弟弟李有真,爸爸吴大秀和女儿之间的爱恋情节设置上,有人觉得恶俗,有人觉得导演在大胆地剖析人性。

抛开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把他们当做陌生的男女来看,男女之间有爱慕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就是说,从这一点上看,他们对彼此产生爱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忽视了彼此的立场,并将这样的爱付诸行动。我们生活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中,就是因为有道德法律伦理等规范我们的行为,这些就是我们的行为底线。我们不能越过行为底线,否则就是在犯错。

我想起了《七日约》里海盗头子希泽曾经说过的话:

海妖以诱惑人类、猎取其性命为生。那个小海妖比我见过的任何人类都要单纯,我想它并不是厌恶人类,它或许只是不知道自己的歌声让三艘战船上百名水手丧命于此意味着什么。而我亦非觉得她邪恶、一心想要*她,我对它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保护我的船队我们的所有选择,没有对错,都是立场所致。

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一句“没有对错,都是立场所致”,这十个字我想用来评价这部剧中的爱恋之情最合适不过。人们行为做事不能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要考虑我们所处的立场,立场决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说男女之间产生爱慕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倘若这种爱慕不符合我们的伦理纲常,那么就不应该把这种爱慕继续下去。否则,哪怕是没错的事,也会演变成错误。

最后总结一下:

老男孩这部剧在情节设计方面非常大胆甚至可以说有点激进,也正是这样让这部剧饱受非议,但正是因为如此更加体现了导演的独到目光。让人惊叹的是,在大量的复杂元素堆叠之下,这部影片既表明了导演对人性的独特看法,又含蓄地增添了几抹温情,使整部剧看起来没有那么压抑。

End~


欢迎关注
写走心的字,做温暖的人,过自己的人生,不管是脚步还是灵魂,永远在路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