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看过《罗生门》这本书或电影,不知道有何感悟?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众说纷纭,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千百年来没有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罗生门》中的恶并不是少见的大奸大恶,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平淡无奇的恶,可称为人性的本恶。本恶之所以可怕,在于它太过普通,普通到每个人心里都有,普通到一点刺激便会被激发出来。是成长过程中外界道德的制约,与做坏事受到惩罚的规则才让我们控制住心底这种原始的*。如果设立一个机制,给你足够多的诱惑,并且所有做恶事的人不再受到惩罚,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放纵自己的天性去作恶呢!这是人性问题!
芥川龙之介写的《罗生门》表现了社会最底层顽强挣扎着继续生存的民众,在“地狱之门”——罗生门下的挣扎与选择,而1950年黑泽明电影的《罗生门》在提高了这本书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罗生门”这个词产生了一些别样的含义,指的是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真假难别,事实扑朔迷离。所以很多事情一点纠缠不清,某些人就会说你陷入到了罗生门来搪塞。
芥川龙之介
有一次我在深圳做节目,时间在2012年某一天,某位日本嘉宾针对中国南海要不要建岛问题,就指出不要挑衅日本,不应该建岛。我则指出,这个岛必须扩建,来维护中国国家安全。这位日本嘉宾就说我陷入到了罗生门。其实这不是什么罗生门,这是国家利益之争,没有那么多罗生门,这些岛礁对中国而言就是一扇门,属于中国就要维护其安全。
再回到电影《罗生门》,这个电影情节很简单。一座破庙里樵夫、乞丐和武士展开一场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大家目睹的一个凶*案件。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场的每个人都各自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作了回答。《罗生门》中各色人等把自己的人性展露得一览无余,奇妙就在于,我们并不会憎恨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这就是此片的深刻之处。它展现了最普遍而深刻的人性,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他们身上的“污点”。
人总是下意识地把事实真相加以筛选、扭曲,有利的留下,不利的加以改造或者遗忘。久而久之,人们会以为自己说的就是真相,连自己也欺骗了。
生活中,许多罗生门事件层出不穷,比如许多明星的离婚案,双方各执一词,不同人的说辞互相矛盾,引得外界揣测纷纷。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是一部罗生门,我们都用自己看到和想到的观点来解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这就是“罗生门”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
我有时会想,假若芥川能看到更多人性的美好面,那么英年早逝的悲剧命运是否能够避免?可话又说回来,假若他看到人性之光,放弃了对“人性恶”的思辨,那他还能被称为“芥川龙之介”吗?
我觉得芥川龙之介写出了我们平常心底里表达不出、也不愿意告知别人那种黑暗想法?但是这一切都是最赤裸裸的真实,这也是为何无数读者如此爱《罗生门》这本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