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只有当我们揭开历史的伤痕时,才能洞悉潜藏于下的不屈精神。
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敲了一次警钟,在繁华的现代文明之下,是脆弱的社会架构。
若干年后,我们会记得这一场国家救援。但同样是天灾,1942年,中国河南发生的大饥荒,却早已泯灭在世人的记忆里了。
2011年,冯小刚取材自刘震云的同名纪实性调查体小说,拍了一部争议巨大的灾难片电影——《温故一九四二》。
01、偶然的来源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出版后不久,在某个七月的下午,王朔把刘震云的这本小说交给冯小刚,说道:推荐你看刘震云的这本中篇小说,最好能拍成电影。
于是,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打磨之后,冯小刚于2012年将其搬上荧幕。
这是一部一反冯小刚喜剧风格,在上线一开始就饱受巨大争议的电影,观众中好评和差评两极分化严重。
有人称赞它还原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有人认为冯小刚纯粹是拿他来恶心人,赚烂钱;针对这两种说法,冯小刚都没做出具体回应。
但就票房来看,冯小刚只是堪堪收回了成本。
02、崩溃的,不止是灾民老一辈的河南人里有一句顺口溜,叫:水旱蝗汤,河南四荒。
前三者指的是水灾旱灾蝗灾,而最后一个却指的是一个人:抗战期间,时任河南最高军事指挥官——汤恩伯。
所谓的“汤”就是说汤恩伯上任后,进行了刮地三尺的敛财,如同害虫般祸害乡里,而一九四二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1942年的中国大半国土早已沦丧,日军大举进犯河南,恰逢当年大旱,旱灾过后又是蝗灾,庄家颗粒无收。
逼急了的农民闯入老东家范殿元家里吃大户,迫于战争压力,没了粮的地主范殿元赶着马车,装好仅剩的口粮,携家带口的加入了逃荒的人群之中......
三个月后,经历了艰难险阻的范殿元终于逃到了潼关,可粮食没了,马车没了,连亲人也没了,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于是,范殿元停下了脚步,决定不再逃荒,他开始往回走,不想活了,只想死的离家近点。在一条荒路上,捡到一个喊了他声爷爷的小女孩,电影走向终结。
剧情很简单,没有太多的弯弯绕,以白描的手法平铺直叙。冯小刚力图还原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但在人物刻画上,却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逐层推进思想深度。
老东家范殿元,旧时的地主代表人物,住在有家丁护院的堡垒里,但当受灾的农民叩开范殿元家大门的那一刹那起,就预示着社会秩序的摇摇欲坠。
天灾之下,传统的阶级壁垒如同窗户纸般一捅就破,为了活命,底层要拉着上层一起下水。
在被洗劫之后,范殿元携家带口加入了难民的队伍,往日高高在上的地主形象不复存在,社会秩序完全崩塌。
而这,却才是绝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