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如何理解,假作真时真亦假后两句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06:34:51

细说红楼梦049: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太虚幻境的山门是一座大石牌坊。

立在一个只有女人没有男人的所在,仿佛一道“贞节牌坊”压制着身处其中的女儿,成为精神枷锁。

女儿本是女娲一样的“补天人”,为何却被无形枷锁束缚,才是曹雪芹留给世人去思考的问题。

假作真时真亦假如何理解,假作真时真亦假后两句是什么(1)

☞细说红楼系列049,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两句“对联”,引发了《红楼梦》“真与假”,“有与无”的争议,众说纷纭。

究竟曹雪芹要表达什么意思?各人理解不同,讲一讲君笺雅侃红楼所认为的宜简不宜繁。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看似玄奥,实际要看其所在何处?

这两句话被镌刻在太虚幻境的石牌坊上,就不能随便解释。

假作真时真亦假如何理解,假作真时真亦假后两句是什么(2)

太虚幻境“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就是管“情”之所在。

“真与假,有与无”,明显要先从“情”的角度去理解。

太虚幻境分“太虚和幻”两部分说法。

“太虚”,是道家对“道”的理解。

《道德经》:道大而虚静。

《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崐崙 ,不游乎太虚。

“幻”,是佛家对“法”的解释。

《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假作真时真亦假如何理解,假作真时真亦假后两句是什么(3)

佛道两家的辩证表述,用之于众生男女之情,便有了“真假、有无”的区分。

道家说法是“真和有”。

佛家说法是“假和无”。

当然如此表述并不严谨,读书人大概知道就好。

那么,“情”到底存在与否?是否应该执著?

其实,这又是曹雪芹预先给读书人设置的“障碍”。

“情”到底是真是假,是有还是无?

如果是真,真情可待。

如果是假,虚情可抛。

如果是有,有情当执。

如果是无,无情当断。

假作真时真亦假如何理解,假作真时真亦假后两句是什么(4)

所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既是问题,也有答案。

世间痴情人据此可以辨别“情”之真、假、有、无,不需无谓盲目“作茧自缚”。

那些觅得真情和有情人,若因世俗礼法规矩而不能圆满者,“太虚”也给出解决办法。

秦太虚《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假作真时真亦假如何理解,假作真时真亦假后两句是什么(5)

曹雪芹无疑是秦观的粉丝,并绝对认可这个“爱情观”,并确立这首词中情,为《红楼梦》的爱情主旨。

太虚幻境是“答案”。

门前对联是“问题”。

有问有答而洞明,“贞节牌坊”便不再是枷锁,摆设而已!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