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假是什么意思,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下句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06:12:07

太虚幻境对联

甄士隐炎夏“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梦见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下凡,上前搭话,请一见此玉。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就强从手中夺了去,和那道人竟过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书四字,乃是“太虚幻境”,牌坊两边就写着这副对联。

【原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注解】①作:当作。把假的当作真的时,真的也就成了假的。

②为:成为。把没有的当作有时,有的也就成为没有。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假是什么意思,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下句是什么(1)

【赏析】

甄士隐梦中所见的这副对联,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再次出现过。两次出现是特意强调,同时也借此点出甄士隐的遭遇和归宿便是贾宝玉一生命运的缩影。

对联的字面意思很直白:当把假的当作真的时,真的也就成了假的。当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时,有的也就成为没有。但它要表达的真意就像“太虚幻境”一样十分玄妙,充满着哲学的意味,其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佛道的虚无与哲思只是曹雪芹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的理论武器。对书中诸多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我们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否则就很难理解作者为何会竭尽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著作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这样才不至于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小说中借“假语”、“荒唐言”将政治背景的“真事隐去”,用意是为了避免文字之祸。如说曾“接驾四次”的江南甄家也与贾府一样,有一个容貌、性情相同的宝玉,后来甄家也像贾府一样被抄了家,这些都是作者故意以“甄”乱“贾”,以假作真。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同时他又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对此,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假是什么意思,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下句是什么(2)

嘲甄士隐

甄士隐抱三岁女儿英莲上街看热闹,遇一僧一道。那僧一见就大哭,要士隐把女儿——所谓“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舍给他。士隐不理睬,那僧就大笑起来,念了上面这四句诗。

【原文】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注解】

①菱(líng)花:隐指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后来改名香菱。空对:这里有不幸碰上的意思。雪:谐音“薛”,指后来霸占香菱为妾的薛蟠。澌(sī)澌:象声词,形容风雪雨水声。“菱”于夏日开花,而竟遇“雪”,喻生不逢时,必遭摧残。

②好防:谨防,要当心。元宵:元宵节,旧历正月十五。

③烟消火灭:既是实指火灾,也是虚指人生名利的虚幻破灭。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假是什么意思,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下句是什么(3)

【赏析】

甄士隐抱三岁女儿英莲上街看热闹,遇一僧一道。那僧一见就大哭,要士隐把女儿——所谓“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舍给他。士隐不理睬,那僧就大笑起来,念了上面这四句诗。

【赏析】

此诗是借癞和尚之口,点出英莲未来的命运。并不是癞和尚能预知未来,这只是作者的艺术虚构。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意思是说,可笑你甄士隐一片痴心,对女儿娇生惯养。可是你哪里会想到,那夏日里开放的菱花,却不幸遇上了漫天的暴雪。“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是预示在元宵节后英莲会有不测,而且家中会发生火灾。

英莲的身世遭遇就是大观园里众多女儿不幸命运的一种象征性的写照,表面看来只是说甄家,实际上主要还是在说贾家。小说中写元宵节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谐音“应怜”)由家人霍启(谐音“祸起”)抱去看灯,被人拐走;接着葫芦庙失火殃及甄家;士隐投亲受欺,贫病交加,感到人生幻灭,终于断绝一切牵挂,随疯道人去了,真正是“烟消火灭”!这一切不过是全书情节的一个缩影,如五十三回写荣国府庆元宵,这正是贾府由盛至衰的转折点。此后,贾府便弊端层出,风波迭起,各种问题迅速暴露,直至最后“食尽鸟散”,“烟消火灭”。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借喻手法,勾起了读者的好奇之心,从而引领读者进入《红楼梦》的未知世界。

另外,有一点题外话。在早期脂本中,“好防佳节元宵后”句旁有批语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这是曹家的真实史事,孙逊在《红楼梦脂评初探》中指出:“原来曹家被抄,是在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皇上亲谕着江南总督范时绎去查封的,如果把文书行程计算在内,其实际被抄时间正是在元宵前夕。脂砚是个‘知者’,这一点当然讳不了他。而小说故意在此‘不直云前而云后’,正是一种‘讳知者’,亦即‘将真事隐去’的手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