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交响曲》是马勒的人格分裂在音乐上的表现。悲惨和欢快、沮丧和癫狂、痛苦和欢愉、绝望和希望,所有的对立都并存于他的音乐中。这些全然对立的特性描绘出一条看似普通其实并不平坦的道路,路的起点是绝望,而终点则通向终极意义上的快乐。马勒曾说:“我的音乐永远都是大自然的声音。”马勒是从浪漫主义的、诗意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的,萦绕于他脑际的是生命与死亡、大地与宇宙这些宏大而深沉的概念。
写作第五交响曲的时候,马勒恰好在现实中完成人生的一种拯救式的转变,他与阿尔玛·辛德勒于1902年3月一个下雨的早晨,在卡尔教堂那装饰华丽,琴声萦绕的大厅中结婚。她在马勒生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马勒在心中把她塑造成了一个拯救者,她为马勒的长时间遭受压抑的心灵带去了福音。
马勒曾经说《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自己献给阿尔玛的“爱情宣言”。而从实际上来说,马勒对阿尔玛过高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那即将发生的婚姻危机,《第五交响曲》之后的马勒并没有在爱情婚姻上得到他渴望的慰藉和恒久的栖居,但是马勒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心中就像这第四乐章一样宁静与幸福。
第四乐章是为弦乐和竖琴而作的小柔板,这是马勒最著名的乐章,很多人都是通过聆听这个乐章知道了古斯塔夫·马勒这样一位作曲家的。1971年意大利电影大师卢契诺·维斯康蒂用该乐章作为电影《魂断威尼斯》的配乐,进一步增加了它的流行程度。这个乐章是全曲最重要的一个乐章,撇开其优美的旋律不提,作者在前面三个乐章中的奋斗或者思索都是为了这个乐章中的宁静与安逸的幸福。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那就是爱情。的确,浓浓的爱意充满了这个乐章,其他的矛盾与紧张都靠边了。整个乐章没有出现过一丝紧张、狂躁、不安,有的只是爱的低语,无比喜悦泪流满面的效果。这的确是“爱的情书”,每一页都是醉人的,尽管低缓但不低沉,沉情宽广,生机无尽,最后的结尾含蓄而光彩照人。很多人觉得这个乐章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甚至有人认为这个乐章只不过在结构上起到一个间奏曲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乐章的话,前两个乐章中的痛苦和心灵的挣扎,以及第三乐章中的思考没有任何意义,终乐章的欢腾也没有任何来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