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仅限于此吗?
随着情节的推进。你就会发现,影片中所有无家之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没有身份的难民。
“身份”是笼罩在所有人头顶的乌云、一切苦难的根源。
赞恩的父母因为没有身份,所以找不到工作、给不了孩子正常的家。
赞恩因为没有身份,不能和同龄孩子一样去上学。
萨哈因为没有身份,在*大出血的时候,没有医院愿意收治,因而丧命。
拉勒因为没有身份,只能带着儿子东躲西藏……
而之所以没有身份,因为他们没有了祖国,他们是一群难民!
影片开头,在压抑的大提琴伴奏中。一群半大少年穿梭在遭战争破坏、被遗弃的城市中。他们用木头做的机关枪相互扫射、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吞云吐雾。他们将枪口对着同伴的时候,脸上还洋溢着天真的笑容,眼中却已会突然闪过一丝残忍的光。
也许,他们还不完全懂得已经失去的家园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也许,他们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已经习惯了颠沛流利的生活。
但他们,终究会因此付出代价——虽然并非他们的错;而且,可能不止他们,还有他们的后代。
《何以为家》在结尾处还是给了人们些许安慰。
叙利亚难民梅森要和父母一起去瑞典了。
拉勒也找到了失散多日的儿子。
而影片中扮演赞恩的孩子(影片据说就是根据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因为偶然被选角导演发现,拍摄了这部影片,而改变了命运。如今他已经举家移民挪威,俨然一个阳光开朗的小帅哥了……
在那一刻,我突然醒悟:赞恩真的恨他的家、恨他的父母吗?其实并不是吧!不然,他又何必与全家人一同移民呢?毕竟,血浓于水,他恨的只是无法改变的命运——他的父母,或许比他更不幸。
然而,在影院中保持了整整120分钟冷静的我,却因为最后这个光明的尾巴,瞬间泪奔了。
如果,你不让我看到还有光明,或许,黑暗还不至于如此难以忍受。
因为,这丝光明出现的概率是多么小!
梅森一家去了瑞典之后会遇到什么?西方世界关于难民问题的争论愈演愈烈。似乎,谁都有些道理。
找到了约纳斯之后,拉勒的生活会改变吗?谁能保证,长大后的约纳斯不会是有一个感觉被抛弃的赞恩?或许,连赞恩都不如。
赞恩和他一家的命运因为《何以为家》被彻底改变了。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会像赞恩这样幸运?
多多少少个敏感而忧郁的少年赞恩,他们可能活了一辈子,也没有一个身份。他们就这样煎熬着慢慢长大,长成他们憎恶的父母的样子。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生下一群没有身份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依旧伴随着对他们的憎恶长大,如同他们当年……
子子孙孙、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何以为家》的英文原名是《迦百农》。之所以改成现在的名字。窃以为一是因为“迦百农”宗教色彩过于浓烈,二来中国观众也多半不了解其含义。而对于素来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中国人而言,“何以为家”四个字显然更能打动人心。
不过,英文原名“迦百农”也有一层现在这个译名未曾承载的含义。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一个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如今已成废墟。据称耶稣开始传道时,即迁居此地。耶稣在自己家乡拿撒勒不受欢迎,就下到迦百农去,这里是他传道的一个中心,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发生。
影片以此为名,似乎也有企盼救赎之意?
然而,究竟谁能拯救芸芸众生于苦难煎熬之中?
愿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
走出影院,初夏的天气,阳光明媚,暖暖地洒在身上。眼前的一切,与影片中截然两个世界。
忽然觉得,我们国家、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要好好珍惜。
毕竟,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文|闻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