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青春本就是一个好的、坏的杂糅再塑的过程,那些现实和臆想的碰撞有夸大其词,也有恰如其分。而比起马小军他们丰富又鲜明的经历,反倒是现代的我们的青春,贫瘠得多。
电影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名,同样也以其为主题基调和感情倾向。影片贯穿到底的过曝镜头,让客观环境充满阳光的味道;马小军等人的胡闹和意识萌芽,是如阳光般灿烂的青春年华。而包括阳光在内的种种,其实都是导演添加的,形似或神似的青春意象。
电影的开篇即有着极强的历史感,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开始,伟大的*雕像,红色的条幅,解放军和欢呼的人民都在强调本片的历史性,试图搭建起浓郁的历史氛围。
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电影中大部分的视觉元素都是极具张力的,部队大院,军人,八一,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而这些时代印记又成了解构青春的另一个维度,最端正的成长氛围碰到最叛逆的时期,马小军等人的青春物语成了胡作非为,引起了观众的过分担忧。
导演对马小军青春的呈现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伴随着青春意识的萌芽而层层递进。
- 溜撬生涯,青春的伏笔。
在这里出现了全片为数不多的学校场景,营造了部分喜剧效果,由冯小刚饰演的老师也正符合中学生眼中最经典的“老师形象”。这个阶段的马小军处于青春的萌芽,无心学习,他不是班里最哗众取宠的男生,因为他向往的是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