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学而时习之》第一章第一小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说的是“别人不了解我,误解了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作风吗?”说明了我们做人要有广阔的胸襟,宰相肚里能撑船。
下面用一个故事来阐述一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负荆请罪的故事
在渑池会盟后,蔺相如因为功劳很大而被封为上卿,官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蔺相如,表示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就避让着廉颇。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车迎面而来,急忙叫车夫将车赶到小巷里,车夫以为他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觉的他很懦弱,胆小怕事,都不想在他这做事了,后来他才说出实情。秦国那么强大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秦国之所以不敢动手攻打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为了国家的安危,他不能和廉颇将关系弄僵,这样就会产生内斗,而让敌人趁虚而入。而得知实情的廉颇,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不得不钦佩他的胸怀宽广,顾全大局。
蔺相如的车夫以为他是畏惧廉颇,蔺相如却表示,他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廉颇知道后感到很惭愧!他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很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在路上遇到廉颇让路,原来他不是怕廉颇,廉颇刚开始不了解蔺相如,车夫也不了解自己的主人,可蔺相如也没因此而生气,恼羞成怒,而是非常君子的做法,最终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一个人只有不再斤斤计较的时候,才会提升自己格局与视野。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从不了解到了解,当别人不了解你时,误会了你,冤枉你,不喜欢你时,你会生气、恼怒、怨恨他们吗?还是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化解这所有的一切呢?有时候学学君子的做法,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