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的典故,诸葛恪得兵十万典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2 22:03:10

后来,在另外一次规模较大的宴会上,诸葛恪又在孙权的命令下,担任起了筵席上的“斟酒使”。只见他落落大方,以得体的动作和礼节,态度恭敬地给每个人的酒杯里都倒上了酒。但是到了长辈重臣张昭面前的时候,却被后者以“不够尊重”为由,拒绝了他的斟酒……

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诸葛恪此时的身份,是主子孙权所任命的斟酒使,前有倚老卖老的老臣,后有主公的命令,如果不能找出一个合理的说法来圆过去,那就会大家都不好下台。

只见诸葛恪依然不慌不忙,举出古代武圣姜太公的案例,以反驳张昭自称的“年老”。并且告诉他今天是皇上主持的宴会,酒也是皇上赐予的,难道还不够尊重吗?此话一出,张昭自然是无话可说,只好乖乖地接过酒喝了下去……

诸葛恪的典故,诸葛恪得兵十万典故(5)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载: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

虽然只是年幼时期的两件小事,但也看得出诸葛恪脑子之灵活,说话做事之得体。而且考虑问题面面俱到,能够兼顾各方面因素……如此聪明伶俐,简直可谓奇才,也难怪他之后能飞黄腾达,官居朝堂之首,并立下诸多功勋了……

本身就在用人水平上,颇有一套的主子孙权,自然是很快就注意到了诸葛恪的才华。觉得他辈分虽低,年龄也不大,但是却颇有能者之风,是一个值得栽培的干才。

于是,孙权很快就提拔诸葛恪步入了仕途,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代理度支”,也就是统管粮草,供应军队的统筹工作。结果事实证明,诸葛恪虽然干得不算差,却并不喜欢这样文书繁琐的工作,希望能另调它职……

诸葛恪的典故,诸葛恪得兵十万典故(6)

这说明什么呢?这恐怕只能说明,诸葛恪这家伙虽然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但在他的性格里面,却有着偏急躁而且不够耐心的一面。俗话说,小事见格局,这件事情毫无疑问也是暴露了,诸葛恪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为他之后所遭遇的结局,也是埋下了深远的伏笔……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远在蜀中的汉丞相诸葛亮,也就是诸葛恪的亲叔叔,也隐隐察觉到了这一点。

出于对长兄诸葛瑾的亲情,更是出于对东吴这个重要盟友的关心。诸葛亮还专门写信,送到当时的东吴大都督陆逊面前。告诉他诸葛恪在性格上不够严谨,有疏漏。负责粮草这类关系军中供给的事务,恐怕会出乱子……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载:权甚异之,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文书繁猥,非其好也。)

(《江表传》记载:权为吴王,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非汉制也。初用侍中偏将军徐详,详死,将用恪。诸葛亮闻恪代详,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逊以白权,即转恪领。)

诸葛恪的典故,诸葛恪得兵十万典故(7)

看得出,诸葛亮一代大贤,其看人的眼光也是完全准确的。他在字里行间隐隐地指出了,诸葛恪在才能出色的外表下,内心所不够平静和大度的一面。也就是告诉了江东人士,他这样的人可以用,但是不可担大任独当一面。不然,今后可能会导致很可怕的结局……

接下来,我们再好好解读一下,诸葛恪之后的仕途经历。

据史料记载,在担任过不长时间的“代理度支”以后,诸葛恪在陆逊的举荐之下,被孙权任命到军中为将。而他上任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平定吴国的内部叛乱,去镇压在丹阳一代,一向不听号令的山越人。

说起丹阳这个地方,在三国时代也算得上是大名鼎鼎。当地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百姓自制兵器,崇尚习武,可谓是一“全民皆兵”的彪悍之地。想当初,统领徐州之地的陶谦,便是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着“丹阳”这块地方。

诸葛恪的典故,诸葛恪得兵十万典故(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