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原本是赖声川带领表演工作坊在1986年推出的一版话剧,经过多年舞台磨砺,在1992年推出了由林青霞、金士杰、李力群等主演的电影版,从某种角度上讲,现在火遍大陆的开心麻花团队就是在复刻《暗恋桃花源》这一模式。
一部电影的时长,却等于看了三处戏:《暗恋》、《桃花源》以及两个剧组在同一个剧场里拍戏产生的啼笑皆非的故事。而三处戏共同的主题是什么呢?
其中最容易辨识的共同主题是“寻找”,江滨柳和云之凡相互寻找,寻找自认为还身处在大陆的恋人,而不知道的是,对方这么些年其实也一直在台湾;武陵人老陶寻找大鱼,误入桃花源;而剧院里的一名来历不明的女子一直在寻找一名叫“刘子骥”的男士,而且是她曾经陪他在南阳街一起吃了一年多的酸辣面的“刘子骥”。
而为何要寻找?因为三处戏里的人物都是为情所困的人。江滨柳和云之凡自从上海一别就酿造了苦恋一生的悲剧,最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而四十多年后再相见,你已嫁我已娶,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而《桃花源》中的老陶,自己性无能,多年求子不得,眼看着自己的老婆春花跟房东袁老板偷情,苦恼无比,出外寻鱼,误入桃花源,再待重返人间,却发现春花和袁老板已经结婚生子,自己仿佛是一个多余的人;在现实中呢,那位寻找“刘子骥”的女子,更是感情得不到归宿,在剧场里四处打听、四处游荡,把现实演绎的荒诞不经。
很多观众往往会喜欢《暗恋》,而菲薄《桃花源》,从这部戏中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去比较喜剧和悲剧各自的份量。在欣赏完悲剧后人们往往能够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净化,而看完喜剧后却越是感觉生活的荒诞和可笑。不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从这一层面上讲,两处戏有着等量的戏剧力量。
尤其值得一体的是该剧对于《桃花源记》文本的挖掘。不仅仅是《桃花源》中对于原文的直接引用,而剧场内无名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正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导演此番设置,一方面是凸显现实的荒诞,混乱无序,另一方面也有《红楼梦》设置癞头和尚一般,表现出“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之感。影片结束,排练散场,众人皆离场,唯独此女子依然处在寻找“刘子骥”的梦幻泡影中不能自拔。女子的境遇不禁叫人联想:戏有落幕,人生有吗?
再深入剖析一下这部电影的主题,你会发现《暗恋桃花源》又仿佛在阐释人生“围城”,就像钱钟书现实的《围城》里的方鸿渐与唐晓芙,《暗恋》中的江滨柳和云之凡正是因为彼此相爱而不得,所以惦念一生,毕竟“得不到的永远在*动”;而《桃花源》中的老陶、春花和袁老板却先后陷落在婚姻这座“围城”里痛苦烦恼。
佛家说人生有三苦:求不得,憎恶会,爱别离。这部戏里将这三种红尘苦恼演绎得淋漓尽致。西方心理学上说人有六种基本的情绪:愤怒、哀伤、嫉妒、厌恶、恐惧还有喜乐,唯有喜乐是正面情绪,而其他五种都是负面情绪居多,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见,你面对生活痛苦或者无助,并不是唯有你如此,烦恼人人都有,而且是生活的大多数,所以才要“常想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