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一个国家光靠鬼点子是不够的,必须得有真才实学。于是赵普就开始学起了《论语》,每次上朝谈论军国大事的时候,赵普就经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没成想,他还真当成了一代名相。
通过赵普学习《论语》治理国家的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论语》所阐释的观点有多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论语》心得接地气。高高在上的《论语》,因为《百家讲坛》接地气,受到了全国百姓的喜爱。当年,北师大的教授于丹用他时而高亢时而悠长的口吻讲解孔子的孝道、讲解如何交朋友、讲解仁爱的至高境界,一桩桩一件件孔子的故事联系到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应该如何去想怎样去做,我们突然觉得,哦,这个圣人即是圣人,又是一个普通人,你看他的经历就可知一二。
例如墙要倒了,孔子说:“观危墙即倒,既毋扶,然则毋推甚善。“他的意思是说,要是看见一面墙要倒了,你不去帮助扶正也就算了,但是你不要去墙倒众人推,那么也是一种善良了。
还有马棚失火了,孔子说:“伤人乎?”是说孔子下班后听说马棚着火了,就问伤到人了吗?你看,孔子不问财产损失,先问人员伤亡情况,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人要出门闯天下,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这是说当一个人的事业和尽孝相冲突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对父母尽孝。如果真的要是非走不可的话,那么一定要有争当的理由,并且跟父母说清楚。这种思想不是给现在每天忙忙碌碌的我们提了一个醒吗?
其实,所有这一切,孔子都把它归结为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仁“字,正是这颗“仁”心,才让他的人格力量那么高大。
三、治国理念泽被苍生。孔子主张国君一定要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只有如此,才会上行下效,那么整个国家也就政通人和了。他还对统治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的治国治家理念还影响了后世的众多领导者。
2021年,“大道不孤,天下一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金句,这句话主要就是由孔子所说的“德不孤,必有邻”演变而来!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第25章,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他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同行。
《论语》一共20篇,切记,作者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学生,还有学生的学生,这些学子学孙把孔子的收集在了一起,编了一个孔子语录,书名起的就叫《论语》。
其实,学习论语并不难,因为论语全篇还不到12000多字,还不到现在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字数的一半,所以只要下定决心,有个一个礼拜,就能啃上一遍了。
就拿刚才所说的“德不孤,必有邻”来说,出处是《论语》的第四篇《论语·里仁》第二十五章。
《论语·里仁》篇一共有26章,冷不丁听上去感觉26章很长,其实这都是吓唬人呢,就是为了让人产生阅读畏惧,而实际呢,其实超级短,也不过是孔子说的26句话而已,放在手机里浏览的话,手往上一巴拉就到底了,你说是不是不长?
更何况,孔子的好多话早已经深入人心,即使你没有读过论语,但而且,没看过或许也听过,估计至少得有三五句你是熟悉的,不信你看看……(见附录,下拉到底可见。)
看到附录了吧,就这么多,你就已经把论语的二十分之一读完了,你说《论语》是不是不长!
那咋还有那么多人没看过呢?
就因为是古文呗!难懂呗!
最后想说,学习《论语》啥时候都不晚,但是现在读书条件这么好,还是让小孩子早点接触好,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有方向感!
孩子不爱看古文,大人得想着让孩子看,不但看,还得兴致盎然地看,那可怎么办?著名当代国学大师、漫画大师蔡志忠就想出了个好办法,把论语内容变成大白话,再配上好玩的漫画,孩子一看,懂了,孔子原来是这么说孝顺的……这样孩子不就学有所得,将来有出息了嘛!
快过春节了,买上十本八层的送给孩子们多好啊,难道还有比这更值得珍惜的礼物吗?
附录:原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