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号”这个字,先要说明的是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分别的读音是:(háo或hào), 本义指大声喊叫;“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形容老虎的嚎叫声,说明这个字是个会意字。
《说文解字》里:“号,痛声也”,意思就是痛苦中发出的声音,《尔雅》:“号,呼也”,这两处地方表达意思相差不大,都是指沉痛,痛苦发出来的声音,比如受了很重的伤,另外还指动物发出的长鸣的声音,这个在《山海经·中山经》有记载:“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
从字源上看,“号”是用口在吹一种乐器,在古代用于集合,出发,征伐,比如那种长鸣的号角,这也是一种信号,从而也就有了:“发号施令”这个词汇。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比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起“号”这么文雅的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别号;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
“别号”多数是自己给自己起的,别人起的“号”称之为:“外号”、“绰号”,比如《水浒传》里介绍某一个人时:“这位便是,江湖人称及时雨宋江”,“及时雨”便是宋江的“绰号”。
当今的现代社会,基本上就是除了姓就是名,有“号”的太少了,看一些港片里的黑社会倒是不少人都有“号”,只不过这些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外号”,个人感觉还是唐宋诗词人的“别号”更加雅致。
今天的“字里乾坤”分享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还望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