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时期法国地图,包括低地地区
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后,欧洲各君主国组织起了更大规模的反法同盟,拿破仑战争爆发,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灭亡,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放弃帝号。
不过,拿破仑战争最终在1815年以法国失利告终。欧洲各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处理拿破仑战后的欧洲秩序。战后,法国恢复了君主制,波旁王朝复辟。
战胜国决定,尼德兰以南方(比利时)并入北方(荷兰)的方式,重新获得统一。
卢森堡的归属也是维也纳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此时的卢森堡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但因为地处法国、普鲁士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普鲁士以卢森堡曾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为由,希望获得卢森堡的主权。但主导会议的英国不希望普鲁士势力过大,拒绝普鲁士合并卢森堡的要求。
普鲁士虽然没有得到卢森堡的全部领土,却得到了卢森堡东部2400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取得了在卢森堡驻军的权力。
卢森堡剩余部分从公国提升到“大公国”,卢森堡大公由荷兰国王担任。卢森堡与荷兰组成了共主邦联。
▲1815年的尼德兰(绿色)和卢森堡大公国(浅绿色)
为了防止荷兰彻底独吞卢森堡,条约还规定拥有荷兰王位的奥兰治·拿*家族(奥兰治家族和德意志的拿*家族联合)继承原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领土时,必须遵循原神圣罗马帝国的“半萨利克法”,只有家族内所有男性后裔绝嗣的情况下,才能由女性继承原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
荷兰王位继承不受半萨利克法的限制,这为日后卢森堡大公国的独立提供契机。
三、比利时割占卢森堡维也纳会议规定的尼德兰南北统一,是以南方加入北方(荷兰)的形式统一的。虽然统一后以海牙和布鲁塞尔为双首都,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北方(荷兰)主导的新教政权手里。
北方采取歧视天主教徒的政策,引起了南方天主教徒的强烈不满。当时的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在全国推行强制荷兰语政策,点燃了南方法语区人民的怒火。
尼德兰南北方因为宗教、语言问题时常冲突不断。
▲比利时独立战争
1830年,尼德兰南方(比利时)发动起义,宣布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同属天主教阵营的卢森堡大公国坚定支持比利时独立。在卢森堡大公国境内,西部地区主要是法语区,因此当地人更是参与了比利时独立的过程。
1839年,在英法普等大国的干涉下,比利时最终独立出来。独立后的比利时虽然是荷兰语区、法语区并立,但总体却采用“独尊法语”的政策,成为了事实上的法语国家。
▲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左)和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右)
卢森堡尽管加入比利时独立革命,但境内德语和法语并立。英国、普鲁士极力阻挠卢森堡并入比利时。
在大国压力下,比利时吞并卢森堡的计划最终*。虽然比利时没有吞并卢森堡全境,但卢森堡西部的法语区成为了比利时觊觎的目标。
1839年,荷兰、比利时等国在伦敦签署《1839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卢森堡将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西部法语区割让给比利时,东部的德语区继续留在尼德兰北方(荷兰),与荷兰组成共主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