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亚铁晶体
俗名:绿矾,可用于氧化铁颜料、媒染剂、净水剂、防腐剂、消毒剂等
船舶运输过程中,如果硫酸亚铁形成的酸性溶液直接与舱底钢结构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Fe H₂SO₄=FeSO₄ H₂↑,氢气不断积聚达到爆炸极限(空气中浓度达4%—74.2%),遇明火就会引发爆炸。
事故原因
由以上三个案例的现场勘验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三艘船的事故情况都极为相似,同样都是装载“硫酸亚铁”货物,同样是在空船状态下进行清舱或者烧焊作业时发生爆炸事故的。装载硫酸亚铁的船舶由于洗舱、降雨等原因,货舱内会形成一定量的舱底积水,货舱内残留的硫酸亚铁溶于舱底积水后形成的酸性溶液,通过货舱内底板等处的缝隙或破损部位进入双层底密封舱内,酸性溶液与舱底钢结构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在遇到烧焊或剧烈敲击时,产生的高温或火花,引爆氢气及空气混合气体,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事故暴露问题
1、航运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职不到位
航运公司不掌握硫酸亚铁特性,不了解散装运输硫酸亚铁存在的风险,不能对船舶提供足够的岸基支持和指导;航运公司疏于对所属船舶保养管理的指导,致使货舱地板破损未及时修复;航运公司疏于对船员安全作业的教育与指导。
2、船长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船长在运输过程中对所载运的散装硫酸亚铁的性质、储存方式及防护措施并不了解,不清楚该货物经化学反应后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上述事故船舶都存在货舱底板破损未及时修复,导致酸性溶液渗入舱底,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3、船员不熟悉安全作业相关要求
船员在船对封闭空间烧焊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通风及测爆工作。
安全警示
航运公司完善装运该类货物的相关操作规程;加强船员安全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强化船员对此类具有高水溶性、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等货物危害特性的认识,务必在装货前要求货主提供货物特性说明和相关检验报告,把握对本船所载货物危害特性风险控制机会。
船舶适装条件是安全航行的基础。应加大对船舶货舱结构等隐患的排查力度,每个航次装货前都要对货舱完整性进行一次检查,特别注意货舱内底板、舱壁等部位是否有破损或裂缝,及时发现缺陷并严格落实整改,保证船舶适航。
对运输过此类货物的船舶在进行清仓或烧焊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作业安全性,严格按规范作业流程操作。在清仓作业时,避免使用刚性器材,避免敲击产生火花或使用其他火源;在烧焊作业前要对舱底进行机械通风,经测爆合格后方可作业。
信息来源:内河海事调查委员分会秘书处、广西海事局海事调查研究工作室、梧州海事局
审核:张雨杨
编辑:朱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