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字源演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则删
异,象形字。
图1商时甲骨文是两手举起将假面具戴在头上形状。图2西周金文形体大同,更像人以双手护头的样子。
“异(异体)”的字形自商代甲骨文直到汉代印文,一脉相承。战国文字异形很多、变化多端,《说文》小篆变得整齐化。
《说文》:“异(异体),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异(异体)”本像手持一物往头上戴的形状。
“异”本义为“举”。引申指:
(1)〈形〉怪异。如:属引凄异(《三峡》)
(2)〈形〉不同。如:八方各异气(《梁甫行》)/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异曲同工/求同存异/异乎寻常/日新月异
(3)〈形〉奇异,独特。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4)〈形〉别的,其他,另外的。如:异国他乡(成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形容词作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6)〈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
如:《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异。”
《促织》:“成述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