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画《春天来到纽南的牧师花园》1884年 文森特·梵高
争吵之外,梵高会拿着钱前往当地人家中写生,比如这一副更加著名的《吃土豆的人》。为了更好地写生、进入现场环境,梵高常常与农民一同置身麦田,在泥泞之中作画,丝毫没有任何艺术家的“洁癖”。那深色调的背景,有如大地色般厚重。可这样的画并不讨好消费者。弟弟提奥更加的愤怒了,他可是还要养着这一大家子人,亲哥哥难道就不能体谅一下?
《吃土豆的人》1885年
梵高却迎来了另一场恋爱,与当地贝格曼家族的一位女人玛格特·贝格曼,她整整大梵高十三岁。在梵高回来之前,双方家庭往来密切。可现实是,玛格特是当地富庶家族遗产的继承者,他们当然知道文森特并不是什么正常人物,而梵高家族比对方更清楚这一点,不敢、更无意联姻。
最终,纸包不住火,贝格曼家族震怒于“牧师堕落的儿子”,“幻想自己是画家”,竟然玷污了玛格特的清白,一群人围着梵高拍桌子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几天之后,玛格特吞下了马钱子碱,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在当地已经名誉扫地,被贝格曼家族送去了乌得勒支。
又一次,梵高连自己的爱情都不能做主。
三十一岁的梵高坐在画室中望向窗外,这一连串不幸、忧愁的岁月,都凝结在了这一时期的画面中。
众所周知的丑闻、无尽的争吵、乖戾暴躁的性格、奇怪的外表,让梵高在当地有如瘟疫。他开始更加沉迷于阴郁的色彩“深褐色”与“沥青色”,甚至开始寻找比纯黑更强烈的、更深的色调。
虽然无人问津,但他却更加狂热的偏执于自己的观点与自尊,喋喋不休的在信里宣称自己将在未来有“自己的展览”,“画作会畅销”。黑、灰、褐,痛苦的生活,狂热的决心,这就是这一时期梵高画作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