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又是谁?史进钱花光了可以从家里再要,鲁达干脆都不用花钱,可李忠却不行。李忠就是一个卖艺的,全凭力气吃饭,而且会遇到不给钱的人。当然了,不会钱的人也算是好人,如果李忠和鲁达中间没有史进这个桥梁人物,街头撞见或许还要倒贴。李忠能吃饱就算不容易了,更别提存钱了。
那么,二两银子对李忠有多重要?要知道古代的银两和铜钱兑换比例并不是如今十块钱兑换一百张毛票,各个时代均是有浮动的。比如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至于这二两银子的购买力,我们还是从书中来分析。参照《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中乔郓哥“要寻大官人,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便可换算得知,这二两银子如果在省吃俭用的人身上,那相当于一个半月的生活费了。况且,李忠卖艺不养老。老了怎么办?到时候会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他是有后顾之忧的。
当然,这里的关键点并不是揣着一百块钱能在北京活多久的问题,而是一个三观的问题。鲁提辖嘲笑李忠“不爽利”,那梁中书给老丈人过生日送出十万贯生辰纲,是不是也可以嘲笑鲁提辖“不爽利”呢?
我们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也不是富贵家庭中的浪荡子弟,面对着怀里的孩子和日渐老去的父母,我们只是不断奋斗让家庭过得更体面的中年人。一切的努力,只为了不让旁人说出“知道你家穷,没想到你家穷到这个地步”这句话,不想让自己的后代再次基础到那份耻辱。
梦想成为鲁提辖,现实却让我们活成了漂泊异乡的李忠。
至今,“鲁智深”仍是笔者最欣赏的梁山好汉,“鲁提辖”却颇有瑕疵。也许你会说这样描写鲁提辖是为了彰显粗狂的性格,可面对朋友甚至是弱者,我并不觉着这很man。
不要随意说出“不爽利”,当他关上房门的时候,你永远不懂他的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