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双桥区历史,重庆市双桥区是什么时候成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3 22:39:18

重庆双桥区历史,重庆市双桥区是什么时候成立(1)

小伙伴们都知道

南海子曾是皇家苑囿

那么大家听说过双桥门吗?

重庆双桥区历史,重庆市双桥区是什么时候成立(2)

今天小亦为大家带来双桥门的变迁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双桥区历史,重庆市双桥区是什么时候成立(3)

重庆双桥区历史,重庆市双桥区是什么时候成立(4)

双桥门

双桥门是历史南海子皇家苑囿的九座苑门之一,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是清代帝王从东陵祭祖回跸南海子的专用苑门,所以被修成了中间门高,两边门低最高规制的三洞门。门外就是南双桥村,因此得名“双桥门”。

根据清代《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所记,南海子(南苑)九座苑门,北大红门设四品章京1员,其余八门各设五品防御1员。九门共设领催10名、骁骑18名、门军36名、马甲90名。平均每座苑门约设18名人员。

重庆双桥区历史,重庆市双桥区是什么时候成立(5)

由于清代帝王常来南海子举行“行围狩猎”和“演兵阅武”等活动,为了保证安全,对南海子每座苑门均派正黄、正白,镶黄“上三旗”的嫡系部队来负责防御。日久天长,在南海子各苑门里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个满族旗人自然村。被海子外的百姓称之为“门里头”。

双桥门“门里头”的旗人由“特”、“白”“赵”、“隆”、“明”五个满族姓氏组成。“特”姓和“白”姓属正黄旗。“赵”姓和“隆”姓属镶黄旗。“明”姓也属旗人旺族,不过,很早就搬走了。

笔者曾走访过久居这里,且当时年龄最大的特老先生,据他说,“特”姓源于博尔济吉特,后来就以“特”字为姓。特姓祖先派来南海子当差,就是负责防御北大红门及负责联络其它八座门。人称特大老爷。小红门也是由特氏负责防御。而双桥门虽然“特”姓在这里人口最多,但负责此门防御的却是“白”氏,人称白二老爷。

笔者回忆,从海子墙由东往西排序为:东“特”记、中“特”记、“白”记,“隆”记,西“特”记,最西边是“赵”记。

听这里的老人讲,过去“门里头”的人,又盼“过皇上”,又怕“过皇上”。盼的是,每次“过皇上”后,家家都能得到皇上赐给的赏钱。怕的是,每次“过皇上”前,所有“门里头”的人都要行动起来,进行清水泼街,黄土垫道的有好几里地长,每次都要折腾好几天。特别是还不能怠慢了那些奉旨来双桥门迎驾的王公大臣们,对他们也得远接近迎。据赵家后人听其太祖母说,皇上在入双桥门前,“门里头”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得早早地跪在路边等候。等皇上辇车到了,连头也不能抬。等敢抬头了,辇车已经过去了。实际上根本就看不清皇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人居逐渐增多。就这样,由“门里头”变成了“双桥门村”。

双桥门旧址的大概位置在北京经开区东环北路与北环东路的交汇处。其北侧约百米远就是双桥门村的原址。

重庆双桥区历史,重庆市双桥区是什么时候成立(6)

1958年,南郊农场国营部分适度扩大,将时属鹿圈乡广德管的双桥门和南、北辛庄,及牛、闫场几个小自然村划入农场。并成立了“小粮台生产队”(二分场3队)和“双桥门生产队”(二分场2队)。其中纳入双桥门生产队的除北辛庄以外,还有双桥门以南,东海子墙以里的郝、王、李、夏、卜、张、胡、尹、丁等散居农户,笔者的家也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双桥门生产队的队部并没有建在双桥门村,而是设在了距双桥门以西约二里远的一个称“三间房”的地方(在今资生堂北侧)。这里也曾是一位小军阀所强占的地亩。因盖有三间园房而得名。当时这里仅有李、栾、张三户人家,也同时被划入了南郊农场。

双桥门村居民已于上世纪末与南双桥、碱庄等东四村移居到贵园北里小区,成为亦庄新城的第一批居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