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

首页 > 军事 > 作者:YD1662022-11-19 23:06:28

漠西蒙古有一支准噶尔部,原本是在伊犁一带过着游牧生活。但是自从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便积极向外扩张。他野心勃勃,先是打败了漠西蒙古的其它部落,将它们兼并后变成了事实上的准噶尔汗国。后来他又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

在沙皇俄国的唆使和支持下,野心膨胀的噶尔丹接着又开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3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占领了整个漠北蒙古地区。

漠北蒙古的首领只好率领几十万漠北蒙古人分路仓皇东奔,逃到漠南一带,向清朝政府请求保护。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草原放牧,一面派使者责令噶尔丹把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回到西边去。

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9)

噶尔丹

可是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气焰嚣张,十分骄横。不但不肯退兵,反而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大举进犯漠南。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

你看,这又是一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货~

为了打击噶尔丹的嚣张气焰,康熙决定御驾亲征,剿灭这个叛匪。1690年康熙率领大军兵分两路进击噶尔丹,左路军由长城古北口出关,右路军从喜峰口出关,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计划将噶尔丹叛军消灭在乌珠穆沁地区。

康熙亲临漠南指挥。同时命令盛京将军和吉林将军各率所部兵力,与科尔沁蒙古兵会合,协同清军主力作战。右路军北进到乌珠穆沁时遭遇噶尔丹军,由于交战不利往南退却。

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10)

噶尔丹乘势长驱南进,渡过西拉木伦河,进抵乌兰布通。这时,左路军也前进到乌兰布通,康熙命令左右两路军会合,在乌兰布通合击噶尔丹叛军。同时派出一部兵力进驻归化城(呼和浩特),伺机截断噶尔丹的退路。

乌兰布通北面靠山,南边是河流,地势十分险要。噶尔丹背山面水布阵,将上万头骆驼的蹄子捆起来卧倒在地上,背上放上木箱,再用湿毡蒙上,摆成一条如同栅栏一样的防线,称之为“驼城”。

他命令士兵在驼城中,躲在木箱形成的城垛后面放枪射箭。在河的对岸,清军把火器部队布置在前面,步骑兵在后,布下阵势。

交战开始后,清军首先集中火铳火炮,猛烈轰击噶尔丹的驼阵。从午后打到日落,将驼阵轰断成为两半,然后挥军渡河进攻,步兵从正面发起冲击,骑兵从侧翼迂回攻击,噶尔丹军被*得七零八落,纷纷丢弃驼阵仓皇往北面的山上逃跑。

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11)

噶尔丹见势不妙,第二天,派人向清军求和,康熙命令大军赶紧追击,不要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果然噶尔丹乘机率领残部数千人夜渡西拉木伦河,狼狈逃向漠北。

1691年,康熙皇帝来到朱日和南边的多伦地区,一边安抚漠北蒙古饱受噶尔丹侵扰的民众,一边召集漠北蒙古全体贵族会盟,对部落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解,将逃居漠南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分为左中右三路,编为37旗。然后论功行赏,赐封爵位。

为了展示军威,震慑叛匪噶尔丹,随后在那里举行了阅兵仪式。

04 康熙平定噶尔丹

噶尔丹自乌兰布通失败后回到漠北,叛乱之心不死。他表面上向清朝表示臣服,暗地里却重新招兵买马,企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