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

首页 > 军事 > 作者:YD1662022-11-19 23:06:28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诏噶尔丹前来会见,以订立盟约,罢兵休战。噶尔丹不但不理睬,还暗地里派人到漠南煽动叛乱。于是康熙决定诱敌南下,一举歼灭噶尔丹叛军。

清军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调集兵马,征调大批熟悉情况的蒙古人为向导,随军携带5个月口粮,按每名士兵配备一名民夫四匹马的标准,组成6000辆大车的庞大运输队,随军运送粮食和器材,还准备了大量防寒防雨的器具和大批木材、树枝,以备在越过沙漠和沼泽地时铺路。

第二年9月,噶尔丹果然率领3万骑兵自科布多东进,沿克鲁伦河东下,还扬言已经向沙俄借到6万鸟枪兵,将要大举南犯。

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13)

1696年,康熙决定第二次亲征。他调集了9万军队,分东中西三路进击: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9000余人,越过兴安岭西进,出克鲁伦河实行牵制性侧击。

西路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为主将,率领来自归化和宁夏的4万多人,在今蒙古德勒格尔盖会师后北上,切断噶尔丹军的西逃之路。康熙亲自率领中路3万4千人从河北沽源北上,直指克鲁伦河上游。计划与其他两路大军夹击,在克鲁伦河一带歼灭噶尔丹军。

噶尔丹见康熙再次亲率精锐大军前来攻打,又听说西路清军已经越过土剌河,自己有遭到夹击的危险,便连夜率部往西逃跑。清西路军进抵土剌河上游的昭莫多(乌兰巴托东南),在距噶尔丹军15公里处扎营。

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14)

费扬古采取设伏截击的战术,以一部兵力在东边依山列下阵势,一部兵力在西边沿土剌河布防,而将骑兵的主力部队隐蔽于树林之中,振武将军孙思克率领步兵居中,扼守山顶。

战斗开始后,清军先以400骑兵出马挑战,诱使噶尔丹军进入伏击圈。噶尔丹果然率兵进击,企图攻占清军控制的山头。孙思克率步兵据险防守,双方激战一天依然处于相持状态。

费扬古指挥沿河埋伏的骑兵一部迂回敌阵,另一部袭击敌军阵后的眷属和辎重,这时据守山头的孙思克部也呼喊着往下冲击。噶尔丹军顿时大乱,慌乱之下夺路北逃,清军连夜追击了数十里,歼敌数千人,噶尔丹的妻子阿奴也在乱军中被打死。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逃脱。

经过两次打击,噶尔丹叛军已经土崩瓦解,但是噶尔丹依然负隅顽抗。第二年,康熙再次下诏,第三次渡过黄河亲征。

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15)

05 朱日和的收复

此时,噶尔丹已经是山穷水尽,在他率军东侵漠北喀尔喀之际,他的大后方出事了,根据地伊犁地区被他的侄儿占领了。加上连年战争,噶尔丹“精锐丧亡,牲畜皆尽”。

噶尔丹兵败而归,走投无路,所率残部不过千人。他的残部听说康熙再次亲征,纷纷望风而逃,有的甚至反戈一击,做起清军的向导。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服毒自*而死。

至此,康熙时期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战终于结束,清朝重新统一了包括朱日和在内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地区。

朱日和阅兵背后意义,朱日和阅兵的真正意义(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