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模型
1956年7月,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型飞机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1958年3月,北京首都机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民用机场。“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坐飞机往返各地,看到祖国建成的第一个机场的景象,对比现在建成的大兴国际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真是巨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制约十分明显。今天的中国,一日千里已不是梦想,通信、交通,网络覆盖之广、通达之深,令世界惊叹,令国人自豪。”市民刘先生说。
亮点3
“的确良”“缝纫机”勾起回忆
“瞧,这不是咱们年轻时候最时髦的‘的确良’嘛!”70年代展柜中,七件第一代化纤产品“的确良”衣物整齐摆放,除了传统的纯色以外,还有格子、条纹、波点等各式花色,61岁的市民王庆霞不禁感慨,“现在都讲究要穿纯棉的,可当年哪儿那么多棉布啊!不管布料、成衣还是床上用品,统统要凭布票购买,一年到头都难得穿上一件新衣裳。老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后来有了‘的确良’,才算解决了大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的老物件
据介绍,1977年4月,上海石化一期工程建成,每年生产10万吨化纤产品,可向全国人民每人提供3尺“的确良”。用苎麻纤维和化学纤维混纺的“麻的确良”美观耐用,具有挺括免烫、易洗快*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这收音机看着真亲切!”“那种小三轮我小时候也骑过呢!”“缝纫机我家现在还有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用品展示柜前,引来不少观众驻足,一件件老物件勾起大家的往昔记忆。拾级而上,高度还原的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场景和城市家庭场景也成了观众们的拍照胜地。
“那时候,大家条件都很艰苦,谁家要能有台这样的小电视,都得一大群人围着看。”对于眼前的场景,58岁的程胜唏嘘不已,“这些年,国家越来越强大,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熟悉的旋律从讲解员口中传来,不少观众会心一笑,“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该剧重播次数超过2000次。此后播出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跟《西游记》一样,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体验
VR模拟空降跳伞
“我们是充满激情的60年代人,我出生的那天察隅是个多云的日子。”在展览时间线上的1956年处,50岁的观众仁青措姆在屏幕输入出生日期和地点,查询到了她生日那天的天气。仁青措姆兴奋地与屏幕合影,她说自己是第一批到内地读书的西藏孩子,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得知我出生那天阳光明媚,非常开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吕松激动地说。1956年6月,气象部门开始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7月1日《人民日报》首次刊登天气预报。今天,随着智能化应用加快,人们已经可以获取精细化、个性化的天气预报。
扫码查询出生当日天气
体验VR伞降模拟器
在展厅1977年部分,一块可以生成高考准考证的互动屏幕吸引了很多观众。从事电磁线监测研发的工人苏保信扫码保存了自己的准考证,“我之前上的是中专,很遗憾没有高考,但在这里补上了自己的‘高考准考证’。我也是国家恢复教育制度的受益者,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命运。”
“看,我的头像出现在宇航员身上了!”在记录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历史的展板前,“太空遨游”留影互动区域让冉女士兴奋地呼喊同伴一起参与。“通过拍照,我也当了一把宇航员。国家的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很骄傲。”
展厅里的互动装置除了互动屏幕,还有一处十分“硬核”的大家伙——VR伞降模拟训练系统。2014年3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为全军和武警部队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提供重要依据。据了解,VR伞降模拟器是结合先进的VR和人机交互技术,针对空降跳伞训练设计研发的,体验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10点至11点,下午2点半至4点。观众需要联系现场工作人员预约登记,进行体验。
服务
2840名志愿者上岗
在展览现场,身着蓝白制服的志愿者们也是一道亮丽风景线。从今天起至12月31日,将有2840名志愿者为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提供问询服务、现场引导、秩序维护、协助互动体验等服务工作。这也是继9月1日6.8万名城市志愿者上岗服务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又一批志愿者集中亮相。
这些志愿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高校和企业。来自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志愿者代表姚文杰说,本周内将有200名来自北大的学生参与此次大型成就展的志愿服务。去年,作为一名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志愿者,小姚曾和其他志愿者小伙伴们一同奔走在展现首都风貌的10条采访线路上,“去年服务期间,我单日的步数达到了40000步。这次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我们也将以全身心的爱和热情,以专业的素养和态度,尽己所能,全力以赴。”
上午10点半,刚刚结束志愿服务,进行轮岗休息的北大志愿者陈婷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与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她所负责的服务区域是1950年这个板块。“整个展览是采用编年体的形式呈现的,我所在这个地方有介绍婚姻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还有一个50年代婚房的场景复原,吸引了很多观众来‘打卡’。看得出来,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有的年轻人会说小时候曾见过那些老家具、老物件,有一位专门从外地赶来的70岁老人,看到这个场景时特别感慨地说,自己家现在还留有搪瓷脸盆。”陈婷说,展览非常精彩,所以观众人数众多,她们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很忙碌,虽然很累,但每名志愿者心里都无比自豪。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李祺瑶 王广燕 张小英 刘琳
摄影:方非 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