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司机,被称为城市高空的“舞者”,建设工地上“离太阳最近的人”。百米高塔、方寸空间,他们操作完成起重、吊运不差毫厘。包括塔吊司机在内的建筑工人,用双手筑起了城市的高楼大厦。
“十一”国庆节前,海淀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车辆穿梭、机械轰鸣,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两座塔吊宛如钢铁巨人耸立在建筑物旁,北京建工三建公司塔吊管理员王超站在钢铁巨人前,向记者介绍他的日常工作。
高的黄色的是塔吊,这个塔吊有110米左右高。像100米左右的塔吊,我们爬上去正常的情况下需要20多分钟。上去一次基本上就是6到8个小时,因为上下一趟特别不方便,完成一班作业以后才能下来。
建设工地现场的塔吊
王超不到20岁就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塔吊司机。塔吊是建筑工地上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高空作业、风吹日晒,古铜色皮肤是17年塔吊职业生涯给王超留下的印记。
老家是农村的,从学校出来感觉挺迷茫,不知道干点什么,就去建筑工地打工了。到工地一看,塔吊挺高大上,又高又威武,慢慢的跟我师傅就认识了。一开始上塔的时候也不敢上,后来仗着胆子上去了。学的时候感觉挺快,学到第三天,师傅就把我一个人撂下了,算是出师了吧!他觉得我悟性各方面挺高的。
悟性高、能吃苦,王超很快就熟悉了塔吊上不到一平方米的“方寸舞台”,也了解了塔吊工作的挑战性和危险性。塔吊司机是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动辄两三百米高的“云端作业”,首先就要克服“恐高”心理。
我们在上面坐着,如果有人往上爬,感觉这塔就来回晃,吊装作业过程当中它也晃,钢结构是有一定韧性的。我感觉特别害怕的一个事,就是当这个楼起到跟塔吊架距离高度最近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塔节和建筑物之间的间隙,塔吊的晃动特别明显。参照建筑物,就感觉塔吊快要倒了一样。
资料图:王超在塔吊驾驶室
在王超看来,开塔吊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无论寒冬酷暑,都要攀爬几十层楼高的垂直钢梯,驾驶室里一工作大半天;无论身处几百米高空,都要用练就的独特眼力,实现“稳、准、快”的精确操控。
100米的塔我们得爬20到30分钟。爬的时候是特别累的,手脚并用,因为那个爬梯是直上直下的。(记者:二三百米高,看地上东西肯定很小吧?)对,最传统的方法就是用肉眼直接看。从300米的塔吊上往下看,看四环上的车就跟虫一样。(记者:视力得挺好)视力必须要好。其实主要是靠自己的操作经验,塔吊越高,操作的难度系数越大。吊装的钢丝绳它是软的,高了以后,受风力或其他客观因素影响,吊钩的摆动幅度相当大。其实开塔吊,关键就是怎么样能把这个吊钩给稳住。
资料图:爬塔吊
在17年的职业生涯中,王超先后参与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人民大会堂屋面改造工程、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工程等20多个大型项目的起重吊装工作,吊运的物料和构件超过55万吨,相当于建设5座“鸟巢”的用钢量。这其中,最让王超难忘的是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当时担任项目机械主管的他,负责组织16台塔吊的整体运转,还多次大胆创新,解决施工难题。
关门日期已经关死了,2022年12月8号必须要交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体育场馆建起来。后来我们就在不断研究方案,看这个看台板怎么样能加快它的吊装速度。然后我们设计了一套导链,它可以对预制构件进行调平,用了这个之后,我们能把吊运看台板的速度提升到一个小时吊十多吊。从二十分钟一吊,到几分钟一吊。通过这个导链等辅助起重设备,我们能保证一次性就吊过来。吊过来,只要找准位置,一下就落到这儿了。
工作十七年,从越来越智能、安全的机械设备,到逐步改善的工作条件,作为一名塔吊司机、一名建筑工人,王超深切感受着行业的发展变化。
刚开始学的时候,都是一些老的、比较落后的设备,起钩或者落钩减速特别快,“当”一下“当”一下,冲击力特别大。现在整个塔吊的操控线路全都改成变频的了,在运行过程当中相当的平稳。然后从硬件方面,当时我感觉开的塔吊没有一个是正规厂家做的,精度都不是特别高,现在生产厂家全是整个生产线机器人。另外,塔吊上面的空调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装的,我刚开始开塔吊那会儿都没有空调,夏天将近40度的高温,你也得在上面,我这个脸就是当时那会儿晒伤了。
更让王超感到自豪的是,他见证了国产机械设备的崛起发展。多年以前,塔式起重机更多依赖进口技术,如今,国产塔机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出口数量也大幅增长。
咱们都是玩世界之最,全球最大的塔式起重机,全世界都没有的,应用在咱们中国的路桥建设当中。现在中国人完全已经达到了机械制造的顶峰状态。
资料图:王超在百米高空与城市合影
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王超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成长进步。2019年,王超在全国吊装职业技能大赛中,捧回了第一个冠军奖杯。2023年,他获得第三届“北京大工匠”称号。王超说,荣誉背后有自己的付出和汗水,但更离不开时代和行业发展给予他的机会。
什么叫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干一行钻一行。不管你干什么,必须要往深了研究、往深了钻。你只要对这件事认真了,不光是塔吊行业,其他的行业也一样,一定会有人把事、把这一个行业干到极致。我老是说,从16岁到现在,见证了祖国机械行业、建筑行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一个阶段。刚开始接触塔吊这个行业的时候,咱们中国的起重设备塔吊还是完全依托于人家外国的技术,现在,中国要大量的向外国出口。也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化,一个时代的发展。
从国家路桥名片到城市建筑地标,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工程中,活跃着中国建筑工人的身影。2022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达5184.0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000多万人。像王超一样的建设者们,用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能筑起高楼座座,他们见证着北京的变化发展,也与时代和城市共同成长。
记者:路瑶
编辑:路瑶
主编:朱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