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孩子宁愿在厕所里面待四五十分钟,也不愿意和你这个家长待四五分钟,说明你在孩子心里面还不如一坨屎。
有时候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活成这个样子。
人是相互吸引的,你得把家里面搞得很有吸引力。让孩子愿意靠近你,让孩子愿意和你一同去交流沟通,让孩子觉得你是有智慧的,让孩子觉得和你待在一起是愉快的。
孩子喜欢玩游戏,背后的因素就是玩游戏能够获得一些快乐。跟家长在一起,总是有那么多的要求,总是有那么多的唠叨,总是有那么多的无趣,索性就不和你在一起交流了。
人是不喜欢被要求的,但是人是喜欢自己要求自己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想办法让对方自己主动去做一些事,而不是我们安排对方去做一些事。
2
好的家长不是在命令孩子,好的家长是在引导孩子,不断完善孩子的各种提问和好奇。
我们作为大人,都是从孩子的状态过来的,当年我们自己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如果当时能够有那么一个人帮助自己指点迷津,我们会欣喜若狂。
那么将心比心,现在的孩子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想要什么?这些东西我们理解理解也就比较清楚和清晰了。
人习惯性按照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别人,殊不知那是一种强求。
人和人之间总有一种隔离和保护,当一种隔离出现的时候,彼此之间就会比较陌生。在陌生的场合中,我们是否应该要保持彼此的迁就呢?
人在很多时候,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每一种想法的出现,对于自己来说:是需要慎重的。
3
就像很多人会问一个孩子:你是选择爸爸呢还是选择妈妈呢?
本来这个问题孩子是没有想过的,但是经过别人一问,那就会开始想了:是爸爸平时对我好一点呢还是妈妈对我平时好一点呢?结果发现是爸爸对自己好一些,于是就选择了爸爸。
其实这个问题是带有引导性的,作为孩子来说:爸爸妈妈都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孩子是爸爸妈妈共同的孩子,没有说一定要去选择谁,这是不合理的。
当孩子说不愿意读书了,很多家长都很慌张了:不读书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这以后就找不到工作呀。
4
智慧的家长一般都会有接话技术。当听到孩子这么一说,于是就接着说:孩子呀,爸妈非常理解你,你不愿意读书,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像爸爸当年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不想去读书的。
那这样,我们去找一个餐馆,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下不读书了后面要干什么,看看你能够干什么。
于是就这样,孩子和家长的心就想通了,孩子就会觉得爸妈太懂自己了,太理解自己了。于是彼此之间就开始说一些心里话了。
只要能够正常沟通,那就好办了。有多少家长,把孩子弄得最后都不愿意和自己说话,难道家长自己不反思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