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新闻,米粒妈当时心情复杂又震撼。就因为不敢跟父母开口,孩子竟然这样默默承受了二十年……
当孩子表达感受时,被父母一次次忽视、指责,孩子就会渐渐避免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慢慢地,孩子也会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哪怕父母愿意听,他们也不愿意说了。
更重要的是,当“不说”成为习惯,哪怕对象从父母换成其他人,孩子都会失去表达的*,那么自身的感受更加无人在意,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看见并接纳,是父母最珍贵的爱
还记得电视剧《小舍得》中的颜子悠吗?他本来活泼开朗,学习不错,还是一个喜欢踢足球和研究昆虫的小男孩。
可是妈妈田雨不允许他研究昆虫,更以踢足球的爱好为要挟,强迫他不停地学习。
颜子悠想过反抗,可是总是会招致妈妈的诉苦、威胁、讽刺,每一句话都像巨石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米粒妈印象最深的是,颜子悠在考试的时候突然疯了一样撕碎了卷子,叫嚷着出去踢球。
田雨这才知道,在巨大的压力下,孩子已经出现了幻觉。
颜子悠心里有太多的委屈、悲伤,却在妈妈的威压下不能表达,更无处排解,只能在心里不断积压,最后就出现了焦虑、抑郁等症状。
心理专家说:情绪是一把双刃剑。
孩子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把双刃剑,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但是如果父母无意中堵住了孩子表达的出口,那么孩子就很可能误伤自己。
就像一位育儿师遇到的咨询案例。
一位妈妈告诉育儿师,自己5岁的儿子很爱发脾气,哪怕和别的小朋友玩游戏有一点点不满意,都要大吼大叫。
不管家长怎么制止,孩子都会继续发脾气,让一家人都很头疼。
但是育儿师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家里所有的人都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不要这样做,却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
同时,这个小男孩在家里,经常目睹外公外婆的吵架,因此潜移默化地把大吼大叫当成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实,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除了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就像这个5岁的小男孩,发脾气只是他认为的情绪表达方式,这是因为家长在无意中做出了错误示范,才导致孩子有了错误的认知。
说到底,不论是颜子悠的妈妈,还是5岁小男孩的家长,他们都没有“看见”孩子的感受,更别提接纳了。
或许很多人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什么烦恼。
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教会孩子面对并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是父母给孩子必上的一课。
这也让米粒妈想起了那个梦想长大后烤地瓜的小男孩许果果,当时他和妈妈的一段对话刷爆全网。
许果果在和妈妈闲聊的时候问:“妈妈,如果我考上清华呢?”
妈妈自然地回答:“那妈妈就很为你骄傲呀。”
徐果果又问:“那我烤上地瓜呢?”
妈妈这时候回答:“ 如果你把地瓜烤的又香又甜又软又美味的话,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也会为你骄傲的。”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妈妈开明,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但是米粒妈的关注重点是,她一直都在接纳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也在引导他不断表达自己。
米粒妈翻了翻他们的视频,许果果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为什么高兴,为什么难过,每一次都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也一定离不开妈妈的接纳与引导。
大人时常提起情绪管理的话题,其实,孩子也需要情绪管理。
因为,这不仅仅是管理情绪,也是孩子管理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另一种方式。
当孩子的感受得到了尊重,也学会了表达,那么就会大大减少不敢说的可能,也避免了孩子成为只会发脾气的熊孩子。
有人说:父母愿意听,孩子才会说。
米粒妈很赞同,因为只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孩子才能“开口说”,也只有当表达成为一种习惯,孩子才能越来越“会说”。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