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培养天才,首先是保护专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儿童的专注力水平是导致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良好的专注力,却经常不自觉的做着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比如:孩子正在专心地捏橡皮泥,妈妈跑过去问孩子“吃不吃苹果”,然后塞一块在孩子嘴里。过了两分钟,又给孩子倒来一杯橙汁,“乖,先喝两口”。再过两分钟,又拿来一张湿毛巾,非要给孩子擦擦脸... ...
经过这样不断地打扰,孩子其实是没法静下心来做事的。试想,孩子耳朵边总是环绕着妈妈的声音,他怎么能集中当下的事情?而且,在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被家长打断,只会让孩子反感和恐惧,下一次就很难集中做这件事了。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第一点就是当孩子安静的时候,家长不要打断孩子,尽量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所以,当你看到孩子正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除非孩子向你求助,否则请不要主动去打扰。克制自己那“泛滥”的爱心。父母只要静静的在一旁做个观察者就可以了,不被打扰,他们专注做一件事的状态会不断的被强化。当孩子因为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或者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家长应该耐心等孩子把事情做完。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时,就是在无意之中培养专注力呢!当专注成为习惯,必将终身受益。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几乎是80、90后父母的“必修课”。但是,很多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很不专心,怎么办呢?家长们不妨试试让孩子边听故事边回答问题。比如我家若兰最喜欢听《小红帽》的故事。那么,我会在讲的过程中,时不时的给她设置问题,比如:
当我讲到“有一天,妈妈把一个篮子交给小红帽,让她给奶奶送去,因为奶奶生病了,吃了这些东西会好的快一些”。然后问若兰“妈妈让小红帽去干什么?”若兰回答“小红帽去看望生病的奶奶,给她送一些好吃的东西”。
再比如,当我讲到“小红帽想,如果我采一些花给奶奶送去,奶奶心情好了,病就好的快一些了。于是,跑到森林里采起野花来。大灰狼骗开了小红帽,快速的跑到了奶奶家... ...大灰狼一口就把奶奶吞到肚子里去了。这时候,小红帽正捧着一大束野花,蹦蹦跳跳的向奶奶家走去”。
然后问若兰“为什么大灰狼比小红帽先到奶奶家了?”若兰回答“因为小红帽去采野花了,大灰狼先跑到奶奶家里去了。”
可以看得出,在这次讲故事的过程中,若兰一点儿都没有走神,而且和妈妈互动得非常好。其实,一开始,有的问题她也回答不上来,但是后来,若兰总能准确回答我的提问,有时候还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想法。这说明,她不仅仅是在被动地听故事,更是在主动地集中注意力,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开动了脑筋。
任何事情,假如只是被动接受,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一会儿就分心,一会儿就走神。只有互动,才能专注。所以妈妈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不妨试一试让孩子“边听故事边回答问题”,不但能够促进亲子关系,还能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谓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