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01 01:43:09

语文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统编教材编写思路在《教师参考用书》中概括为四条。

第一是双向组织单元。加强单元组合,这是统编教材一个很大的特点。以前的人教版教材,它是按照人文主题来编写的。现在所谓“双线”,一是人文主题,二是语文要素。一个单元一个语文要素,整个单元按照语文要素来组合教材。

第二是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所谓三位一体,就是精读、略读和整本书阅读。以前我们一直叫课外阅读,现在叫整本书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非常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很大的改革,课外阅读变成了语文课程内的事情,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三是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语文要素中大量的都是方法指导,统编教材这一次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来。

第四是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不是一门学理性、知识性课程。语文课能够凸显实践性,能够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和我们的教学密切相关。

语文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

统编教材如何教?我提五点教学建议。

第一,正确的把握各年级的语文要素。

老师们拿到统编教材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一项工作是理清各年级每册教材各单元的语文要素,这项工作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学校教研处室、语文教研组、各年级都应该做一次语文要素的交流,研讨、了解整个小学阶段一到六年级各个年级的语文要素。

我们教学时,老师们一定要按照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和进行教学。这是用好统编教材的一个关键问题。

这两年我听了不少的课,存在着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基本无视单元语文要素,还是自说自话,按照自己的理解上课。

有一次,我外出做新教材培训,正好碰到一个当地的名师上课。我就问他,五年级的《少年中国说》(第9册第3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什么。他被我问的愣住了,完全没有概念。我告诉他,《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语文知识或者方法,这就是语文要素。这位老师听了以后,松了一口气,他说事先他查了很多资料,这堂课上会放给孩子看。又错了,这不应是老师查找资料,而是要教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查找资料,要教给孩子一种查资料的方法,要让他们知道阅读。

第二种情况,关注了语文要素,但没有作为教学重点。

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教学中是最普遍的。在教学时,语文老师知道这篇课文要教什么,也穿插进去了,但是没有把它作为重点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老师们上课一般都会让学生们把课文读通读懂,然后具体分析人物动作神态和文章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但往往还是很容易过度地介入了对文本的解读,没有突出语文要素的教学。

第三种情况,围绕语文要素来设计教学过程。

有一位江苏的特级教师,他发了份教学设计给我。他教的是《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就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他的整堂课就是围绕着这些从不同角度提问,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第二,将语文要素细化成教学目标。

怎样把语文要素细化成教学目标?每堂课教什么是清楚的,但到底要教到什么程度、从哪几个方面去教?这些问题其实很多老师在教的时候并不清楚。有些课文说明一个道理,比如《落花生》;有些课文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比如《穷人》、《桥》;有些课文揭示事务深刻的内在意义,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国大典》。 一堂课下来,要求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怎么去体会?可以有哪些方法?这就可以用到语文要素,去进行分解。

部编教材语文要素是根据一个单元提出来的,所以备课时,应该一个单元整体备课,把语文要素琢磨透,然后要分解到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有计划的,有步骤地把语文要素教好,老师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观念。语文要素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割裂开的,而是有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设计。

我做过一个统计,小学三到六年级一共是124个语文要素。有些语文要素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关,比如批注;有些语文要素只是一般性的知识;有些语文要素是学生重要的阅读方法;等等。提问题、做批注、梳理信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然后结合阅读查找资料,其实每个年级老师们抓住两三个重点够了。

第三,在实践中体会语文要素。

老师们要在实践中体会语文要素。语文知识的学习关键是要在实践当中体会,不能把它作为一种知识来教,而应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来获取和体会,这是母语学习的规律。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名师专业发展年会,一位小学语文名师执教《天鹅的故事》,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孩子学会一种讲故事的方法。目标非常明确,教学思想也是对的。这位老师用半个小时讲解讲故事的方法,课后学生们还是没学会如何讲故事。讲故事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让孩子讲故事,在实践当中去学会讲故事。半个小时讲故事,这样就把语文课上成了一门知识性的课程,这是不可取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大量时间应该用于学生自己讲故事,在讲故事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自己领会方法策略。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研究哪些要素,哪些阅读的方法策略,要让学生形成哪些习惯,我们的教学方法、策略到底应该怎么教,都要在实践中体会。要瞄准习惯的培养,要抓紧、抓好。

第四,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除了语文要素要抓好,还有很重要的一条——积累语言经验。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二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三是文化的传承,四是审美创造。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大核心要素,语言结构是基础。

语言建构和运用又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要积累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积累越多,语言建构能力越强;二是要加强语言运用的经验。

我们讨论《月是故乡明》这一课,作者季羡林。文章中很多词句用得非常漂亮,显得文采飞扬。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就是语言经验。把词语积累下来,这些词语运用的情境、如何搭配、如何进行仿写都能够进一步掌握。儿童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注重语言经验积累,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好文章应该有严谨、清晰的表达,要符合语法规范。学生写作文,出现很多语病,关键就在他缺少规范语言的输入。所以,规范书面语言表达、形成语感,是小学老师应该给予学生的一个基本训练。

如何建立语言经验?一是多读多背,读书才能形成语感,读书才能积累语言经验;二是发现课文语言和自己语言的差异,老师要经常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运用、去尝试。我认为,语言经验的积累比语文要素的学习更重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把课文当中的一些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才是语文课能够取得效率的关键。

第五,把读书习惯培养作为头等大事。

现在,我们在课堂中其实还是把精读、略读当成重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语文素养提高,其实更重要的整本书阅读。统编教材因此把整本书阅读纳入到阅读体系中。

老师们一定要去研究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养成的方法。尽管现在统编教材强调读书习惯的培养,但在学校的课表中,读书的时间太少少。养成读书习惯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坚持每天读书至少半小时,二是要有一定的量,规定每天读多少。

语文是对孩子一生素养提升的基础。教的孩子都喜欢读书了,语文考试也不会差。上世纪90年代提出课外阅读课程化,将阅读作为课外工作,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补充,这是不对的。今天,我们应该把读书习惯培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把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把读书作为语文课主要的教学方法。语文课一定要确保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要把读书习惯的养成作为评价语文课的指标。

所以,统编教材如何教?除了能够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还要通过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老师们也要一边教,一边学习,一边去研究,这样才能够真正把统编教材教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