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安娜·韦尔特曼是一个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教师,她自己很热爱数学,写这本书的初衷也是为了向学生展示数学和艺术的关联性。所以认认真真一篇一篇学完,孩子是能有些收获的。
第三、这本书也能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
比如“用数字作画”这一部分。书上要求分别把2的倍数,3的倍数,4的倍数,5的倍数等填上不同的颜色,看看组成的图案。对于还没学乘法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对乘法基本概念和理解的培养。可以把枯燥的乘法口诀表变得美观、有趣。对我家娃这种动手记忆更强一点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练习。
还没上学的幼儿园大班孩子也可以做,每数2格画一个,每数三格画一个。如果画得图形美观有规律就说明孩子画对了,如果图形不规则,那就说明没画对。这种把数字直观的通过视觉体现出来对孩子数感方面的培养特别好。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数感是特别重要的。低年级有许多凑数字的题,数感好的小孩一眼瞄过去填出来的就八九不离十,数感不好的小孩左一个数右一个数瞎填。
第四、虽然上手很简单,但是这本书做到后面还是需要动脑筋的。
《这不是一本数学书》上手很简单,但是往后做难度就上来了。比如一笔画完的“欧拉曲线”跟帕斯卡三角形,都有一定的难度。帕斯卡三角形有点太难了,欧拉曲线很有意思,我拿来鼓励娃自己捣鼓出来,她也不是很排斥。看起来有一丢丢不那么渣的苗头。
其实数学渣或不渣,主要不是看分数,是看孩子有没有对难题主动钻研的兴趣。许多孩子成绩虽然还过得去,但钻研精神不够,以后学上去潜力就不大。现在我家女儿就有点这种苗头。《这不是一本数学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它就绝对值了。
,